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人民法院對“5·06”非法經營電子煙案作出判決,以非法經營罪、銷售偽劣產品罪依法對5人判處一年六個月到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此案是電子煙管理新規實施以來,北海市宣判的首例電子煙涉刑案件。
據悉,該案件是北海市查獲涉案人員最多、規模較大的非法生產電子煙案件,成功打掉了一個涉及生產、分銷、運輸、批發、零售全鏈條的非法經營電子煙團伙。
專案組查獲的非法電子煙。陳陽攝
案件要追溯到2023年2月,北海市城區煙草專賣局稽查大隊接到群眾電話舉報,稱有團伙在北海市銀海區赤江村附近居民樓銷售非法生產非國標電子煙產品。經初步分析,執法人員證實舉報人提供的線索為可靠線索。
北海市城區局高度重視,立即與公安部門聯合成立專案組,對該線索展開全面調查。專案組秉承“以專業打職業”理念,密切以涉案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全環節涉案電子煙作為突破口,妥善解決案件定性、罪名適用、現場取證、證據固定等系列問題,形成閉環,并商請檢察部門提前介入,依托聯合打假工作機制,為案件后續偵辦理清脈絡,全方位布局。
依托掌握線索,專案組鎖定在北海銷售的下級代理,通過下級代理的資金流反向研判出上家在廣東,并進一步掌握了寄遞數據,找到制假源頭。
專案組根據寄遞數據,排查出在廣東的發貨人,再通過信息流研判,結合嫌疑人軌跡走向,梳理出制假團伙組織架構、層級分工。通過逐一排查、落地,他們向上拓出老板、股東、管理等人員,將涉案人員全部鎖定。隨即,專賣組分別對窩點、相關人員進行蹲守跟蹤,逐步摸清、確認制假窩點和多名主要成員。至此,收網條件已成熟。
為了確保將該團伙全鏈條一網打盡,2023年6月~8月,在專案組的指揮部署下,公安與煙草執法人員分批在北海市銀海區赤江村和廣東汕頭、東莞、信宜等地分批收網,一舉打掉一批長期在廣西、廣東、四川三地,涉及生產、分銷運輸、零售全鏈條的制售假冒電子煙網絡團伙。
制假現場。朱慶鋒攝
專案組查獲的包裝機。朱慶鋒攝
專案組現場打掉1個生產窩點、5個貨存倉庫,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查獲非法電子煙彈124178個、一次性電子煙915個、煙具3641個、電子煙煙用香精16桶約210公斤、手動壓力機4臺、薄膜封口機2臺、灌注機2臺、考勤機1臺、煙彈油殼2.59萬個、硅膠帽6.2萬個、膠嘴套7.2萬個、底殼11.1萬個及制假工具一批、涉案車輛1臺,涉案金額超1000萬元。
下一步,北海市局將繼續保持打擊涉煙違法犯罪高壓態勢,深化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加大對涉電子煙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著力構建電子煙監管長效機制,全力推進電子煙市場監管常態化、長效化,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