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電子煙市場的發展,未成年人接觸和使用電子煙的問題日益凸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了電子煙專項治理行動。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電子煙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電子煙監管打擊的具體措施建議,旨在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電子煙監管體系,確保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
近年來,電子煙作為一種新興產品,在市場上迅速擴張。然而,電子煙的流行也給未成年人帶來了潛在的健康風險。本文旨在探討電子煙監管打擊的路徑,深入思考電子煙監管體系建設,切實筑牢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防護網。
一、當前電子煙市場的現狀分析
為了全面了解電子煙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我們必須首先審視電子煙市場的現狀,這將為我們后續探討監管措施提供必要的背景和依據。
(一)市場擴張與多樣化。近年來,電子煙市場呈現出顯著的擴張態勢,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多樣,涵蓋了各種口味、款式的電子煙具及煙彈。其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展,除了傳統的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平臺及社交媒體等網絡渠道也成為重要的銷售途徑。這種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滿足了部分成年消費者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使得電子煙更容易接觸到未成年人,增加了監管的復雜性。
(二)消費群體多元化。電子煙的消費群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成年煙民群體。由于其新穎的外觀、多樣的口味以及一些誤導性的宣傳,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的關注,甚至出現部分未成年人嘗試使用電子煙的情況呈上升趨勢。此外,在一些社交場所,電子煙也逐漸成為少數年輕人追求時尚的選擇,這進一步擴大了其消費群體范圍,也使得監管難度相應增加。
(三)校園周邊銷售隱患。校園周邊的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等場所,因其靠近未成年人活動區域,本應是守護未成年人免受煙草制品侵害的重要防線。然而,有的地方存在著一定的電子煙銷售隱患。部分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可能會違規向未成年人銷售此類產品,這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構成了直接威脅。
二、在電子煙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究
隨著電子煙市場的快速發展,其背后隱藏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商家違規銷售問題。一是法律意識淡薄。部分商家對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相關法律法規缺乏足夠的認識,存在僥幸心理,未能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他們可能不清楚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屬于違法行為,或者即使知曉,也為了微薄的利潤而選擇忽視法規要求,繼續違規銷售。二是利益驅動下的違規行為。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商家尤其是校園周邊的小店主,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誘惑,將電子煙作為一種額外的盈利手段。即使面對監管部門的檢查和宣傳教育,仍可能存在偷偷摸摸進行違規銷售的情況,這給監管工作帶來了持續的挑戰。
(二)網絡銷售監管困境。一是信息隱匿與復雜。網絡銷售電子煙等現象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不法分子通過購買國外服務器注冊網站,使得監管部門難以追蹤其 IP 地址進行查處。而且在發布銷售信息時,常以經營普通商品如打火機、茶葉等為幌子,在合法外衣掩蓋下進行卷煙違法銷售,導致網絡上涉煙信息錯綜復雜,難以準確捕捉真實有效的銷售線索,極大地阻礙了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專買監管能力局限。隨著電子煙涉煙違法犯罪呈現出制假流動化、售假網絡化、運輸分散化、勞務人員外地化等新特點,互聯網銷售電子煙、物流寄遞渠道電子煙違法犯罪增長較快。然而,煙草專賣隊伍在應對互聯網涉煙案件時,存在諸多不足。一方面缺乏具備深挖案件能力的專業化人才,另一方面在數據管理、情報建設方面尚未實現 “精準制導”,專賣管理向數字化、科學化轉型力度不夠,難以適應網絡銷售電子煙的復雜監管需求。
(三)未成年人認知與教育短板。一是認知盲區。未成年人對電子煙的危害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被其新奇的外觀、多樣的口味所吸引,而不清楚其對自身健康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他們可能認為電子煙不同于傳統香煙,是一種相對 “無害” 的時尚產品,這種認知誤區使得他們更容易陷入電子煙的誘惑之中。二是宣傳引導不足。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對未成年人關于電子煙危害的教育引導還存在明顯不足。學校課程設置中可能缺乏對電子煙相關知識的系統講解,家長也可能由于自身認識局限或忙碌等原因,未能及時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引導,社會整體的宣傳氛圍雖在逐步營造,但仍未達到全面覆蓋、深入人心的程度,導致未成年人在面對電子煙時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
三、構建電子煙監管體系的建議
基于對當前電子煙市場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全面、有效的電子煙監管體系,以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
(一)深化跨部門協作,形成監管合力。一是完善信息共享機制。煙草專賣部門應與市場監督管理、教育、公安等部門建立更為緊密、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定期互通違法電子煙的生產、銷售、運輸等環節的相關信息,以及涉及未成年人購買電子煙的具體案例和線索等。通過實時共享信息,各部門能夠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協同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管行動,提高監管效率。二是強化聯合執法行動。要持續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針對線上線下的非法銷售行為進行全方位監控。例如,聯合市監部門加大對校園周邊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等場所的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力度,重點排查是否存在銷售“奶茶杯”“可樂罐”等電子煙情況,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依法予以查處。同時,加強與公安部門緊密合作,對于涉及電子煙的違法犯罪行為,尤其是情節嚴重、屢教不改的不法分子,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形成強大的執法威懾力,有效遏制非法銷售電子煙行為。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意識。一是融入學校教育體系。將電子煙危害教育納入學校常規課程體系,編寫專門的案例宣傳手冊,通過課堂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向學生系統地傳授電子煙的危害知識,包括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身體部位的潛在損害,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同時,開展各類校園活動,如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電子煙危害的認識,引導他們自覺遠離電子煙。二是強化家長監督引導。舉辦針對家長的專題講座、家長學校等活動,向家長詳細介紹電子煙的特點、危害以及監管政策等內容,提高家長對電子煙問題的重視程度和監督意識。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舉止,發現孩子有接觸電子煙的跡象時,及時進行制止和教育,發揮家庭在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營造社會宣傳氛圍。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如電視、報紙、廣播、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廣泛開展關于電子煙危害的宣傳活動。制作并發布公益廣告、宣傳文章、視頻等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向社會公眾普及電子煙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危害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在社區、商業街區、校園周邊等場所設置宣傳欄、張貼標語等,營造全民知曉、全民參與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濃厚社會氛圍。
(三)完善長效機制,強化跟蹤監管。一是建立違規商戶黑名單制度。針對那些違規銷售電子煙的商戶,建立詳細的違規商戶黑名單。將其店鋪名稱、地址、經營者信息等錄入相關數據庫,并與相關部門共享該黑名單信息。對列入黑名單的商戶,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有效遏制違規銷售電子煙行為的再次發生,確實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二是加強跟蹤復查工作。在對違規商戶進行處罰后,要建立定期的跟蹤復查機制。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對曾經違規的商戶進行再次檢查,確保其已經徹底整改,不再從事違規銷售活動。同時,對其他商戶也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保持監管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有效預防違法銷售電子煙情況發生。
(四)探索科技應用,提升監管效能。一是大數據分析助力監管。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整合來自不同渠道的涉煙數據,如電商平臺的銷售記錄、社交媒體的用戶評價、消費者的搜索關鍵詞等。通過對這些海量數據的分析處理,挖掘出潛在的電子煙非法銷售線索,提前預判市場趨勢和可能出現的違規銷售行為,為監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查處。二是人工智能提升智能化監管水平。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如圖像識別等,提升電子煙監管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快速識別電子煙產品的真偽,從而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對監管對象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實現精準監管。
綜上所述,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煙草專賣管理部門要持續加大跨部門協作,提高公眾對電子煙危害的認識,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監管實踐的反饋,持續優化電子煙監管打擊路徑,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更加安全、健康的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