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煙市場是否處于供給過剩狀態?圍繞這一問題從產能擴張、政策沖擊、消費需求變化及區域市場分化等多維度綜合分析:
01、?供給端:產能擴張遠超需求增速,結構性過剩顯著
中國制造端的產能過剩
? 中國占全球電子煙產能的90%,但2025年1-2月出口額同比下降9.4%,主因歐洲一次性電子煙禁令導致庫存積壓。以深圳為例,2020年電子煙產能達8億支/年,而全球實際需求僅5.2億支,產能利用率不足65%。
? 代工模式加劇供給過剩:80%的中國電子煙企業為代工廠,依賴貼牌生產,缺乏核心技術。政策收緊后,大量中小企業因無法承擔合規成本倒閉。
產品結構失衡
? 一次性電子煙曾是供給主力,但英國、歐盟等主要市場自2025年起實施禁令,導致相關產能被迫閑置。企業雖轉向換彈式和開放式產品,但轉型周期長,短期內難以消化過剩產能。
? 低端產品過剩:黑市泛濫導致劣質產品充斥市場,擠壓合規產品生存空間。
02、?需求端:政策抑制與消費萎縮的雙重壓力
核心市場增長停滯
? 歐美市場飽和:北美作為最大市場:占全球57%,2024年合法電子煙銷量下降12.3%,主因FDA的PMTA審核通過率不足2%。歐洲市場收入份額超32%,但一次性禁令導致需求轉向封閉式產品,增速預期從25%下調至7%。
? 消費者信心下滑:世衛組織報告揭示電子煙健康風險,導致用戶復購率從80%降至35%。40%的用戶計劃戒斷,市場需求結構性萎縮。
新興市場難以彌補缺口
? 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增速雖快(非洲CAGR 9.5%),但規模有限,消費有限。例如,非洲2024年市場規模僅占全球不到2%,且33個國家無電子煙監管,市場分散且支付能力不足。
? 政策不確定性抑制需求: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或地區加強監管,非法交易風險上升,合規企業難以拓展市場。
03、?供需失衡的核心驅動因數?
政策沖擊的“急剎車”效應
? 監管趨嚴直接壓縮需求:英國一次性禁令、美國部分州調味禁令等政策,導致占市場70%以上的果味一次性產品需求斷崖式下跌。
? 合規成本激增:美國PMTA單品牌申請費用高昂,中小企業被迫退出,供給端被動收縮滯后于需求下滑。
資本泡沫破裂后的產能積壓
? 2018-2020年資本瘋狂涌入:融資超300億美元,催生7.4萬家中國企業,但多數缺乏差異化和技術壁壘。政策轉向后,行業估值重構,資本撤離導致產能無法出清。
黑市對供需平衡的扭曲
? 非法供給擠占合法市場:英國非法電子煙繳獲量2023-2024年增59%,近1/3用戶愿購買非法產品。中國未成年人通過“暗號交易”購買果味電子煙,形成灰色供需鏈。
? 技術規避監管:合成尼古丁鹽、修改霧化結構等手段,使黑市供給彈性高于合法市場。
04、?數據驗證:? 關鍵指標揭示過剩本質
05、未來趨勢:?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重構
行業出清加速
? 預計2025-2027年,全球30%-40%的電子煙企業將倒閉,尤其是依賴一次性產品的中小代工廠。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提升集中度。
技術創新驅動供需再平衡
? 大屏電子煙、加熱不燃燒(HNB)設備等高端產品崛起,消化部分過剩產能。
? 智能化升級:MCU芯片需求激增和環保設計(換彈式產品轉型)將成為供給端主要方向。
區域市場分化加劇
? 歐美市場轉向合規高價產品,非洲、拉美承接低端產能,但長期仍需依賴政策松綁和消費能力提升。
?結論:? 階段性過剩與結構性調整并存
當前全球電子煙市場確實存在供給遠大于實際需求的階段性過剩,其本質是政策干預、資本泡沫與消費萎縮的共振結果。但長期來看,行業將通過以下路徑逐步恢復平衡:
? 產能出清:低效企業淘汰,資源向頭部集中;
? 需求重構:健康減害產品和新興市場打開新空間;
? 監管協同:各國政策從“全面禁止”轉向“分級管控”。
最終,電子煙行業將從“野蠻生長”過渡到“技術驅動”的新階段,預計供需關系還需1-2年才能趨于動態平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