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奶茶杯、可樂罐、暴力熊造型的電子煙在校園悄然流行,當西瓜、草莓口味煙霧成為未成年人的社交新寵,當許多家長將調味電子煙、上頭電子煙誤以為“水果糖”“時尚玩具”……孩子可能以為這只是酷炫,但成癮、焦慮、健康風險的代價他們不懂,我們必須懂。
5月27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召開了以電子煙監管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自2021年11月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依法納入煙草專賣監管體系后,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采取的有力舉措以及電子煙法治化規范化成效經驗。其中,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特別是識別和抵制調味電子煙、上頭電子煙的內容,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
危機暗藏!糖衣偽裝下的健康“殺手”
2021年,復旦大學相關調查報告顯示,94.3%的未成年人聽說過電子煙,4.5%的未成年人曾嘗試使用電子煙。而且,看起來是糖果、聞起來像果汁的調味電子煙最受青睞。
但調味電子煙不是零食,而是披著“糖衣”的非法電子煙。用好玩好聞的“無害”假象讓孩子和家長放下戒備,一步步落入“甜蜜”陷阱。
致癮性物質更易使未成年人成癮。未成年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對成癮性物質的敏感性比成年人更高。例如,他們特別喜歡的清涼口味電子煙普遍添加了合成涼味劑,以掩蓋吸味的刺激性和不愉快感,使用此類電子煙的未成年人表現出了更強的成癮癥狀。
非法電子煙生產窩點中查獲的劣質煙油。
毒害物質危害健康。未成年人的身體處于發育階段,呼吸系統尤為脆弱。非法電子煙普遍使用未經吸入安全性評估的添加劑,加熱后可能會裂解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不僅如此,非法電子煙更易成為新型毒品的載體,可能被不法分子加入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美托咪酯等已列管和未列管物質。碰了這些新精神活性物質就是墜入毒品深淵,對身體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死亡。
藥物濫用風險加大。青春期接觸成癮的添加劑,不僅影響個體的注意力、學習、情緒波動和沖動控制,還會增加可卡因、苯丙胺類興奮劑、甲基苯丙胺(冰毒)等其他藥物濫用的風險。
北京市局聯合有關部門在非法電子煙生產窩點查獲的偽劣電子煙。
更令人擔憂的是,非法電子煙煙油成分復雜、產品質量堪憂、安全隱患突出,而且包裝設計極具隱蔽性和欺騙性,外形類似兒童玩具、新潮飲料,對心智未全的未成年人具有較強誘導性。特別是一些不良廠家為了迎合未成年人的獵奇心理,以各種口味的添加劑誘導其購買和吸食。
重拳出擊!這些監管措施正在保護未成年人
近年來,面對不斷變化的產品形態、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網絡和安全屏障,全力保障未成年人茁壯健康成長。
廣西崇左市局聯合憑祥海關緝私分局在廣東某物流分撥中心對攔截件進行現場檢查。
法律利劍出鞘。《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規定,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2022年實施的《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同年發布的《電子煙》國家標準規定,電子煙產品不應對未成年人產生誘導性,不應使產品特征風味呈現除煙草外的其他風味。這些都為加強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監管,特別是為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提供了法律法規依據。
保持高壓態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主動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重拳出擊,先后開展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守護成長”專項行動、“奶茶杯”“可樂罐”等非法電子煙專項治理等,查源頭、破網絡、抓主犯,嚴厲打擊涉電子煙違法行為。一年多來,全國共查處電子煙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獲非法電子煙產品2328萬個,追究刑事責任2263人。
深圳市局對電子煙生產企業開展規范市場秩序專項檢查。
維護線下秩序。在全鏈條打擊的基礎上,各級煙草專賣局還在常態化監管、創新性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突出打擊電子煙持證零售戶銷售調味電子煙、售賣草本霧化電子煙、售賣口含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等違法行為,引導電子煙持證零售戶依法依規開展經營。連續五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77.3萬人次,清理中小學、幼兒園周邊售煙網點25000余個,自動售煙設備近千臺,查處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案件1200余起,罰款合計300余萬元。
封堵線上漏洞。國家局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聯合多部門開展網售電子煙專項整治,及時處置互聯網涉煙違法信息和銷售行為,有力整頓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的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有效減少未成年人通過互聯網接觸電子煙的機會。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深刻認識到,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遠沒有到可以松口氣、歇歇腳的時候,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對以未成年人為牟利對象的違法行為,堅持發現就打、露頭就打。
轉發提醒!這份指南請收下
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尤其是抵制非法電子煙的“花式誘惑”,離不開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持續深入的監管,也離不開家庭、學校、零售店主和孩子自身的共同努力。
家長篇:
細節入手,識破偽裝。部分未獲得生產經營許可證的非法生產企業為利所趨鋌而走險,為非法電子煙披上“馬甲”,助其登場入市。家長在教育孩子遠離電子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辨別非國標電子煙。
例如,帶有依托咪酯的電子煙液異常渾濁,用專業的測試紙一測就露了馬腳;全部用外文標注的“三無”產品,或有中文標注但生產日期標注在2022年10月1日以前;包裝無“勸阻未成年人吸電子煙禁止中小學生吸電子煙”等警語標識,或未按要求的內容標注,或采用粘貼的方式標注;沒有防止兒童啟動和意外啟動的保護功能……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最終判斷電子煙真偽的唯一依據,還請留意正規電子煙生產企業發布的真假辨別法。
關注異常,耐心溝通。細心觀察早發現早管控,留心孩子日常生活。若頻繁清嗓子、零花錢莫名消失、手指出現焦油黃漬、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等情況,可能是吸食電子煙的信號。應避免粗暴指責或者懲罰,可通過科普視頻、案例講解幫孩子認清危害。同時,鼓勵培養運動、藝術等健康的興趣愛好,減少他們因好奇或攀比嘗試電子煙的可能。
加強監督,主動舉報。家長可定期檢查孩子書包和零花錢使用情況,若發現可疑情況或者違法線索,立即撥打12313舉報。
學校篇:
不妨將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煙侵害普法公益短視頻、“遠離電子煙”主題班會或情景短劇、電子煙成分科學實驗演示與互動問答等內容,納入“開學第一課”,通過沉浸式體驗強化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以張貼標語、制作展板、組織講座等方式,在校園內開展科普宣傳,通過案例剖析、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自覺樹立遠離電子煙的思想;利用家長課堂等契機,開展面向家長的非法電子煙危害知識普及活動,家校共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健康觀。
廣東東莞市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電子煙普法進校園活動。
零售店主篇:
電子煙持證零售戶在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的基礎上,不向未成年人銷售包含電子煙在內的煙草制品。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未成年人篇:
遠離電子煙的三大法則——
認清本質。電子煙不是“潮玩”,而是一種新型煙草制品。警惕假借醫療器械名義的草本霧化電子煙或“酒吧精靈”等變異電子煙產品。
識別隱蔽交易。在社交、短視頻、直播平臺評論區,不法分子會以表情包暗示調味電子煙、上頭電子煙等非法產品的銷售,并通過后臺私信等形式隱蔽發貨。一定要注意此類情況。
及時求助。拒絕陌生人遞來的“免費電子煙”或者不明電子設備,發現身邊有同齡人購買和吸食電子煙請勸阻。若發現有人售賣非法電子煙,及時告知家長或老師,撥打12313舉報。遇到吸食后頭暈、致幻的“上頭電子煙”,立即報警。
從高壓嚴打到長效治理,從校園凈化到家庭引導,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的每一環都至關重要。
家長多一分警惕,孩子少一分風險;社會多一份監督,未來多一份純凈。讓我們共同行動,撐起未成年人保護的“一片藍天”。
互動話題:若您發現身邊有未成年人接觸電子煙,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看法和建議,共同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