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ureboh7月30日報道,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新加坡超過36%的電子煙用戶通過聊天應用購買電子煙,尤其是通過Telegram。這表明許多人認為使用加密平臺有助于他們躲避當局的追查。
據《早報》報道,這項研究由市場研究公司Milieu Insight于7月29日發布。
研究顯示,承認使用電子煙或加熱煙草制品的受訪者比例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5.6%略微下降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5.3%。這一下降可能歸因于2025年早些時候政府加強執法和公共教育的努力。
然而,隨著含有依托咪酯的Kpods即將被列為C類受控物質,更多用戶可能會變得謹慎。
36.2%的用戶通過聊天應用購買電子煙,主要是Telegram?
這項關于卷煙和替代尼古丁產品使用情況的季度調查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一直在進行。2025年1月至3月,5622名年齡在21至69歲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參與了一項匿名在線調查。
調查首次揭示了盡管新加坡自2018年起禁止電子煙,但電子煙用戶仍然能夠獲得非法產品的途徑。前三大來源分別是:36.2%通過聊天應用購買,30.7%在海外購買,27.1%從朋友或家人那里獲得。
當被問及他們使用哪些應用購買電子煙時,78%的人提到了Telegram,51.3%的人提到了WhatsApp,30.6%的人提到了微信。研究人員表示,這反映了人們越來越依賴加密聊天平臺來躲避執法部門,同時獲取非法物品。
在那些在海外購買電子煙或加熱煙草制品的人中,70.5%來自亞太地區。主要地點是馬來西亞的柔佛巴魯(65.6%)、印度尼西亞(29.5%)和其他馬來西亞地區(23.2%)。
盡管規則更嚴格,執法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
隨著含有依托咪酯的Kpods引起公眾關注——即將被列為C類藥物——這一問題已被廣泛討論。然而,專家警告稱,執法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成功聯盟發展協會的創始人、藥劑師和戒煙顧問肖恩·安(Sean Ang)表示,現在有更多人在尋求幫助時承認使用電子煙。
“因為關于Kpods的討論太多,普通電子煙用戶覺得他們的習慣不那么嚴重。但讓我們明確一點——電子煙并不健康,人們需要了解其中的風險。”
他還表示,政府如何實施和執行新法規將至關重要,尤其是因為很難區分普通電子煙和Kpod。
賣家太多使打擊難度更大?
WECARE社區服務的顧問阿爾文·森(Alvin Seng)表示,電子煙和Kpods都很容易隱藏。大多數案件只有在用戶出現極端癥狀,如在公共場合暈倒時才會被發現。
“通過聊天應用購買電子煙或Kpods太容易了。那里有太多的‘供應商’,這使得執法更加困難,”
他解釋說。
他認為,公共教育和社區服務團體的早期干預對于幫助用戶在情況變得更糟之前戒煙至關重要。
協會將與網紅合作提高意識?
為了防止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使用電子煙,新加坡的四個行業協會將加大教育力度。除了在商店張貼海報和貼紙外,他們還將加強在線活動。
例如,新加坡福州會館、福建咖啡商公會、新加坡迷你超市協會和新加坡雜貨店友好協會將與飛樂娛樂合作,制作使用名人和網紅的視頻。
目標是提高對電子煙危害的認識,并對抗社交媒體上誤導性的電子煙相關內容。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