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snews8月11日報道,非法電子煙市場每年讓烏克蘭國家預算損失約 50 億格里夫納(達1億美元)。部分損失來自所謂“自調”(самозамес)的銷售模式,即電子煙的配料單獨出售。研究數據顯示,每五名烏克蘭青少年中,就有一人使用電子煙,而這些產品往往是通過黑市流入他們手中的。
烏克蘭最高拉達財政、稅務和海關政策委員會主席達尼洛·蓋特曼采夫(Danilo Hetmantsev)在其視頻博客《拆解》中表示,2025 年沒有購買過一枚電子煙的消費稅標志,而在 2023 年則有近 700 萬枚。相關產品不僅通過互聯網銷售,也在高檔購物娛樂中心公開銷售和宣傳。
在烏克蘭,合法銷售的電子煙產品必須貼上由政府發行的費稅標志(excise stamp。廠商或進口商在生產或進口前,要向政府購買這些標志,然后貼在每一件零售包裝上。這意味著 2025 年在烏克蘭市場上流通的電子煙,幾乎全部是未納稅、未注冊的黑市產品。
“這些賣家可能是在地鐵口或公交車站的小販,也可能是位于基輔頂級購物中心的大型商店,比如 Tobacco and Vape。而且,這些并不是孤例?!?議員指出。
蓋特曼采夫還單獨解釋了所謂“自調”的機制:消費者分別購買丙二醇、甘油等煙油配料,然后以“贈品”的形式獲得尼古丁。
“尼古丁并不是直接購買的,而是‘贈送’的——就是這樣一個‘禮物’。將所有配料自行混合后,就得到了成品。這種模式讓不法商人每年逃避多達 50 億格里夫納的稅收?!?他說。
他呼吁執法部門,包括經濟安全局(BEB),加強打擊地下賣家,取締非法生產與銷售渠道,并對違法者爭取真正的判決結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