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誤以為撲克牌來自于歐洲人的發明,其實不然,最早撲克牌的雛形源于中國。中國古代,尚未發明紙張,古人就用樹葉替代紙張,當時被稱為“葉子戲”的這種游戲工具,既可以游戲,亦可以博弈,并盛行于唐宋時期。據史料:大約在公元13世紀,中國的“葉子戲”流傳至歐洲,逐漸形成了塔羅牌,再演變為撲克牌,成為今天家喻戶曉的撲克游戲和比賽。
上海中國德龍煙草公司出品的“茄克”牌卷煙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中國德龍煙草公司出品了“茄克”牌卷煙。正版上,一個似眼眸的框內,是四個花色不同撲克牌“J”牌面的代表肖像,騎士先生神情嚴肅,英姿颯爽,觀者卻耳熟能詳。在其上下分別用中英文字,標明了卷煙品牌及廠商名稱。副版中央藍色底,圓框內,是扇形展開的四張不同花色的撲克牌“J”,其上下則都為中文字的煙標名稱及其廠名。四張“J”牌面,代表四位不同的騎士,他們都極具勇敢與忠心,因此被載入撲克牌予以紀念。
整幅煙標由湖綠顏色擔當主色調,配以藏青色和金色,輔以撲克牌不同花色圖案形成的彩色,洋味很濃,幾可亂真是舶來品。10支裝的卷煙規格,在當時是頗為流行且較普遍的一種卷煙規格。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王牌”卷煙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了“王牌”卷煙。這張煙標長146MM,寬74MM。“王牌”即“KING”,撲克牌“K”牌面。該卷煙標正版與副版的圖案一模一樣,煙標中央向左傾斜45度的一張方塊“K”撲克牌,其上寫有大大的金色英文字母“KING”,其下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英譯文。整幅煙標沒有一個中文字,左右騎縫處則各印有紅色的“10 CIGARETTES”,即該卷煙規格為十支裝。方塊“K”牌面,就是凱撒大帝(朱利葉斯·凱撒),為羅馬共和國終生的執政官,后出任高盧總督。四張花色的“K”牌面,南洋公司為何只取其方塊花色呢?因為在四張花色“K”中,只有這張方塊“K”為凱撒大帝手持戰斧的側面像,其余三張人物均為正面像。可能廠商是為了標新立異,從中亦能投射出其生產的卷煙與眾不同吧。如此設計的煙標,握于手掌,更像是拿了一副撲克牌,雌雄難辨,頗有玩味。
鴻順煙廠出品的“JOKER”卷煙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鴻順煙廠出品了“JOKER”卷煙,即“捷克”卷煙,此“捷克”非彼捷克(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煙標只是“JOKER”的直譯音,而“JOKER”英意譯為“小丑”,也就是撲克牌中的百搭,大小怪,與捷克國家毫不相干。煙標正版上橢圓形框,似覆在菱形花紋撲克牌的背面上,其內為一個中世紀衛士的肖像,并不是小丑的相貌。副版上畫有一個傾斜的藍色紙牌套子,套內呼之欲出一些撲克牌,面上兩張分別是黑桃“A”和紅桃“K”牌面,即一副撲克牌中牌面點數的最大數和最小數。而在橋牌中,撲克牌“A”確是最大的。當然,不同的撲克牌游戲,有其不同的游戲規則。鴻順煙廠設計“捷克”煙標,取百搭大小王及其這兩張牌面作為煙標的主角,自有他的設計理念和商業用意,或許迎合當時人們的喜好,或是市場競爭的需要,在此,看者只能揣摩,不加定論。
把碎片化的知識放入一個煙標,寓教于樂;把熟悉的游戲工具融入一個煙標,喜聞樂見;終究是能贏得人心,并日久彌新的。煙標上的撲克牌如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