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文獻記載,煙草原產美洲。當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時,已看到當地居民吸用煙草,可見煙草為人類所享用為時已久,但究竟在什么年代則缺乏記載。當時航行到美洲的水手把煙草種子帶到歐洲,1556年在法國種植,1558年至1559年分別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種植,至1565年傳入英國。
17世紀初,福建漳州等地煙草生產已初具規模,并已遠銷菲律賓等地。入清以后,吸煙之風日益盛行,煙草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性的消費品。清中葉,煙草消費量增加,生產和流通規模進一步擴大。清代煙草業在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過程中表現比較活躍,對促進商品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在中國煙草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皇權受到破壞,社會經濟發生變化,外國資本和煙制品輸入并逐漸控制了中國市場,民族煙草種植受到嚴重沖擊。明末清初,我國煙草種植量雖然很大,但由于吸煙方式都為手工卷制或切絲后直接吸用,沒有建立卷煙工業。直到1906年2月,南洋群島華僑簡照南兄弟組織成立南洋煙草公司,標志著我國自己的民族卷煙工業的開始。
1908年,外國煙葉商不甘落后,英美煙草公司的代理商先后在漢口、武昌設立卷煙推銷機構,后便以武漢為推銷中心,營業網為湖北、江西、河南、四川4個省區。此時,煙草“利權外溢”的現象比較突出,在民族資產階級和部分洋務派官僚中,“杜塞漏危”“挽回利權”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時,政府從財政收入出發,決定實行煙類稅務,對生產經銷煙草工業品按營運、產銷數量上繳一定稅額,這便是我國煙類產品稅收制度的起源。對卷煙征稅既可以限制外國煙制品的流入,又可以彌補清朝政府的財政虧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