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92年那次重大航行之前,歐洲人從未見過煙草和巧克力,更別說品嘗了。這兩種最初被認為是干樹葉和奇怪印度飲料的商品,后來征服了歐洲,其規模之大是美國的其他商品無法比擬的。《神圣的禮物,世俗的快樂》一書,提供的是一個關于煙草和巧克力在大西洋世界邂逅、探索和交流的精彩故事,它追溯了美洲的煙草和巧克力改變歐洲和被歐洲改變的過程。
哥倫布踏上瓜納哈尼島三天后,發現當地人似乎對某些干樹葉非常敬畏。幾天后,他的船友們來報告,一些男女都拿著一根“煙管”走來走去,吸進一種他們顯然很喜歡的芳香類物質。另一種外來商品是1519年由征服者貝納爾·迪亞茲·德爾·卡斯蒂略引進的,當時,卡斯蒂略出席了在現今仍保存完好的阿茲特克首都特諾奇蒂特蘭舉辦的著名晚宴。晚宴上,“美麗干凈”的女性端上了50大罐泡沫可可……接下來的內容,正如這本精彩絕倫的書中所寫的那樣,都是歷史了。
通過聚焦西班牙帝國,《神圣的禮物,世俗的快樂》作者馬西·諾頓(Marcy Norton)探究了煙草和巧克力是如何與殖民印第安人和歐洲人的前西班牙時代聯系在一起成為符號象征的。美洲大陸的這兩種產品深刻地影響了歐洲:煙草,一度被譴責為惡行的證據,后來成為神職人員的長期伴侶和西班牙國家收入的最大來源;巧克力則是在咖啡和茶流行歐洲之前,為疲憊之人帶來活力、讓沮喪之人振奮的一種飲料。盡管后來兩者明顯歐化了,但沒有人能完全忘記煙草和巧克力的“異教”過往:醫生通過中部美洲的醫療體系來了解煙草;神學家們參照阿茲特克人的先例來判定巧克力飲料是否違反了齋戒規則。
科學家、神學家和狂熱者都在努力調和歐洲優越論與美國影響力之間的矛盾,這兩者的斗爭塑造了歐洲從自然史到世俗化的關鍵現代發展。諾頓認為,歐洲和美洲之間的物質、社會和文化的相互作用所具有的歷史深度,超越了哥倫布大交換之“開發、影響和征服”的簡單描述。
探究煙草和巧克力消費有什么意義?大多數人探討商品消費,會大篇幅地描述消費這些商品的益處,比如像煙草或巧克力一樣作用于精神的商品,人們往往會詳述它的生物效應。而諾頓將煙草和巧克力置于消費它們的社會文化的概念框架中,通過使用海量史料,如瑪雅藝術作品、船舶登記、宗教論文、醫療手冊、宗教裁判記錄和詩歌等,向讀者展示了新事物帶來的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碰撞——從講述歐洲起初禁止使用煙草和巧克力的神學背景,到后來又如何模仿和適應美國人的習慣,努力使煙草和巧克力合乎他們的宗教世界觀、醫療實踐、社交習慣和經濟體系。最終,在經歷了一場“品味”革命后,這兩種商品融入歐洲人的意識和飲食文化中,為歷史學家審視和研究商品消費提供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典范。
宗教歷史在以往商品文化的研究中也從未像在本書中一樣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書名“神圣的禮物,世俗的快樂”恰好點出了本書的“核心矛盾”:神圣和世俗。煙草和巧克力邂逅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帝國之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社會主要用于宗教目的,這是“神圣”的;但在邂逅西班牙之后的新舊世界間的三個世紀里,煙草和巧克力漸漸被當成“世俗”的奢侈品進行消費,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也成為吸收諸如煙草和巧克力這些外來商品到自己消費清單中的先行者。
很少有其他作家像諾頓一樣,對美洲和世界消費文化的解釋進行過如此深入細致的探討。她旁征博引,以豐富的檔案材料、深入人心的多語言參考文獻和精挑細選的古代圖像和精美插圖,追溯了煙草和巧克力在近代早期跨越大西洋的歷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