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古代被稱作什么呢?
小編帶著這個好奇查了查資料,廣泛流傳的名稱是「淡巴菰」,另有「淡把姑」、「丹白桂」「打姆巴古」等是根據西班牙語tabaco的不同音譯,還有「仁草」、「相思草」等賦予特殊含義的名稱。雖然煙草是在明朝傳入中國的,但卻是在清朝風靡起來的,并與此同時產生了很多與「淡巴菰」相關的詩詞作品——
煙
【清】萬光泰
小草紛纏市,何年火利開。
神農經不載,呂松國移來。
葉槁干時切,花紅露下栽。
曲生風味似,為爾減深杯。
明明是源自南美洲的煙草為什么詩中說「呂松國移來」?其實古人最初對煙草究竟源于何方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只是至清朝時,多數人以為產自呂宋。
??
竹枝詞
【清】李清芄
隔年編草搭蓬廬,護惜煙苗得長無。
三月掘蠶時打岔,趁晴收摘淡芭菰。
搭蓬蘆、打叉、收摘,這不說的是種植煙草的事嗎,就很平常煙草種植、采收場景也能被當時的文人寫成詩,煙草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
詠煙草
【清】沈德潛
八閩滋種族,九宇遍氤氳。
筒內通炎氣,胸中吐白云。
助姜均去穢,遇酒共添醺。
就火方知味,寧同象齒焚。
把吸煙比作吞吐白云,用象齒做煙具,看來吸煙在當時還是一件高雅的事。腔腔仿佛看到一個古煙民在一吞一吐的青煙裊裊中安然閑適的樣子了……
?
煙草
【清】歸懋儀
誰知渴飲饑餐外,小草呈奇妙味傳。
論古忽驚窗滿霧,敲詩共訝口生蓮。
線香燃得看徐噴,荷柄裝成試下咽。
縷繞珠簾風引細,影分金鼎篆初圓。
筒需斑竹工夸巧,制藉涂銀飾逞妍。
幾席拈來常伴筆,登臨攜去亦隨鞭。
文將與化噓還吸,味美于回往復還。
欲數淡巴菰故實,玉堂文已著瑤篇。
對于文人騷客來說,或許吸煙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青煙裊裊中捕捉靈感吧,吞云吐霧仿若神游天際、又似身臨仙家道場,令人想象無窮、靈感爆發,于揮毫灑墨間成就佳作。
?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常常在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看到吸煙畫面,由此可見,吸煙已然在幾百年間和傳承幾千年的酒、茶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