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禁煙,最廣為人知的自然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1839年廣東虎門,林則徐指揮數百名役夫將收繳的鴉片,倒入生石灰池中將鴉片全部銷毀。今天我們只知道禁鴉片是“禁毒”,殊不知,在古代中國人眼中,煙草和鴉片一樣,都叫“煙”,都算毒品。最早禁煙的就是明朝崇禎皇帝,他兩度發布“紅頭文件”,要求國民戒煙。煙草不像酒水和茶葉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傳到中國才不到500年。從什么地方傳到中國?為何古代帝王都要禁煙?為何又屢禁不止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林則徐 虎門銷煙
明代煙草經由呂宋(今菲律賓)、越南、朝鮮三條路線傳入中國,最初被當作草藥而流行于軍隊中。中國有句老話叫“煙酒不分家”,很快這種“煙癮”就由軍中蔓延到民間。到明末清初,煙草已與酒、茶一樣,成了時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費品。明末人姚可成輯《食物本草》認為煙草能“當飯吃”,稱:“凡食煙,饑能使飽,飽能使饑,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悶,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憂草。”明朝時煙草被人誤認為是藥草,所以才大量流行!
明思宗 崇禎
被認為是“藥草”煙草,為何會被崇禎皇帝下令禁止呢?原來古人多迷信,崇禎也不例外,崇禎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后,京都又是“燕京”。“煙”與“燕”音相近,“吃煙”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破燕京之嫌,出于避諱,朱由檢下了禁煙令。在坊間甚至傳唱“天下兵起,遍地皆煙”,崇禎統治時期,天下災害四起,全國農民起義不斷,此謠言被人認為是明朝滅亡預言!
清太宗 皇太極
如今香煙盒有“吸煙有害健康”標志,到了清代有醫生提出吸煙有害健康,名醫張璐已在《本經逢原》中提出:“豈知毒草之氣,熏灼臟腑,游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乎。”從清代開始官方開始禁煙,直至大清朝滅亡。從皇太極開始就頒發禁煙告示,明文規定“不許栽種,不許吃賣”,如違反規定,“被人捉獲,定以賊盜論,枷號八日,游示八門………”康熙曾寫下禁煙詩:“碧碗瓊漿瀲滟開,肆筵先已戒深杯。瑤池宴罷云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后來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也都曾發過禁煙令。不過頒布的禁煙令,都沒能得到有效作用。
清代女性吸煙圖
明知煙草有毒,為什么卻屢禁不止呢?反而逐漸演變成自“公卿士大夫逮輿隸婦女,無不嗜煙草”的吸食行為。原因在種植煙草暴利多,當時煙草也是出口產品。《蚓庵瑣語》記載,“關外人至以匹馬易煙一斤。”到了清嘉慶年,已經形成民間作坊,每年僅賣煙絲便達白銀200萬兩。而農民種植煙草利潤也很可觀,史學家楊士聰《玉堂薈記》記載,明代末期,在北方種植煙草,“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
如果說古代禁煙最徹底的,大概非太平天國莫屬。《天條書》明確規定:“凡吃黃煙者,初犯責打一百。枷一個禮拜;再犯責打一千,枷三個禮拜;三犯斬首不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