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抽煙的人很多的,男性長輩們幾乎都抽煙。遇上個別不抽煙的,大家會說不抽煙好,對身體好。道理似乎沒有錯,可說的時候,總覺得帶著幾分嘲諷的味道。
那個時候抽煙絕對是主流,大家見了面,先敬煙,然后才開口說話。往往是你敬我一根煙,我敬你一根煙,大家相互抽著對方的煙,顯得關(guān)系拉近了許多。特別是陌生人第一次見面,通過一來一往的敬煙,直接能夠拉近彼此的間距。大家可以先從煙的話題開始,慢慢聊到要說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這種見面的敬煙是友好的表現(xiàn)。可有的時候,也帶有幾分外交的試探。如果雙方是存在矛盾分歧或者巨大爭論的,那么敬煙的行為是摸清對方套路的重要載體。我曾經(jīng)親眼看到有兩個同學(xué)發(fā)生了沖突,本來沒有多大的事情,可都叫了家長過來,在老師辦公室見面。
作為沖突的當(dāng)事人,我竟然被請了過去一起見面。只見一名同學(xué)的父親掏出了一包硬中華,優(yōu)雅的給對方同學(xué)的父親敬上。對方同學(xué)的父親毫不客氣的掏出了一包軟中華回敬,表情顯得十分謙卑。
后來他們就各自說了自己孩子的不對,然后相互希望對方原諒,最后大家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這次會面。感覺班主任全程在打醬油,而我更是在打醬油。
回到家里,我把這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笑了笑說,解決了就好,小孩子的事情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抽根煙就行啊。可我當(dāng)時還是不理解,既然后來什么事情都沒有了,為什么還要約著見面呢,并且搞的這么大陣仗。父親說,你還小,長大了就明白了。
雖然我沒有明白,可對煙的魅力還是佩服了不少。后來再看許多人逢年過節(jié)給老丈人送煙送酒,就覺得這是最好的拜年禮物。和酒相比,煙被老丈人抽的可能性更大,不會像酒那樣來回送。
抽著煙的時候,老丈人往往會想著送煙的人。不少人在把這個煙拿出來敬別人的時候,總會不經(jīng)意間說起,這是我那個女婿送的。那種驕傲和滿足,不是同等價值的其他東西可以換取的。
正是因為煙更可能被及時消費,所以煙在不少特殊的社交關(guān)系中,作用也很獨特。還是先說說婚姻關(guān)系吧,過去的婚姻關(guān)系中,就少不了煙的存在。
從媒人介紹對象開始,首先要給媒人兩條煙吧,其次去人家家里得帶著煙。說的差不多了,該正式定親了,煙的作用更是不可代替。
老家的那個地方流行定情的時候四條煙、四瓶酒,湊個大吉大利的意思。后來了解到南方的文化,竟然也有類似的講究,不過人家的說法是,煙是機關(guān)槍子彈,酒是手榴彈,還有奶油蛋糕是炸藥包,毛腳女婿要提著這些東西去炸開老丈人的堅固城堡。
婚禮當(dāng)天,男方家在送親隊伍到來的時候,一定要安排一些德高望重、能說會道的人站在院子門口敬煙,娘家客人來了,無論人家是男是女,哪怕是一個小朋友,都會被敬上一根香煙。對方可以禮貌性的擺手,可男方敬煙人不可以不敬。這代表著一種禮儀和文化,凸顯了對娘家人的敬意。
婚禮的桌子上,也擺放著香煙,供客人們隨時去抽。可大家都懂得,這種擺在桌子上的煙只能取一根來抽,不能整包都拿走,不然顯得很不禮貌,其他人也會看不起你。
到了婚禮結(jié)束,主人家要感謝幫忙的人,第二天會把大家請來吃一頓。這個時候吃飯的氛圍會輕松開心許多,主人家婚禮辦的漂亮,大家都出了力。除了好吃好喝的再款待一次外,還會再給大家發(fā)兩包煙。這是一種最受歡迎的感謝方式,給整個婚禮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遇上白事,香煙的作用也尤為重要,除了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敬煙之外,桌子上同樣也會擺滿了香煙,往往比婚禮上擺的要多一些,讓吊唁的人能夠多逗留一會兒。
老家人講究守靈。在老人去世后,除了白天有人吊孝外,晚上的時候,不少親戚朋友都要來老人的靈前坐坐,再陪老人幾個晚上。這個時候,除了必要的茶飯之外,香煙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人家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過來,就熱情的給前來守靈的人敬煙,讓大家一根接著一根的抽。
在經(jīng)濟不是很寬裕的年代,大家心照不宣的利用了這個規(guī)律,吸引一些煙癮大的人過來捧個人場。尤其是遇上寒冬臘月,主人家有木炭火,還有香煙,可以吸引不少人過來烤火聊天,顯得靈前熱熱鬧鬧。
那個時候抽煙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場景和局面,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我更小的時候,不少老人還在抽旱煙和水煙,這種情況下,人與人的關(guān)系更加淳樸和密切。
旱煙一般都是自己種的,有著極強的無差別性。抽旱煙的人聚到一起,大家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不怕麻煩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旱煙鍋,煙鍋子一般是銅的,煙嘴類型比較多,煙桿都是竹子的。裝一鍋子煙,抽不了兩口,就完了,得不停的倒煙灰、裝煙,很是繁瑣。可來了客人,主人在邊上為客人殷切服務(wù),就顯得非常從容和熱情了。遇上關(guān)系特別密切的,雙方還交換著煙鍋抽一下。這在今天的人看來有些不衛(wèi)生,可在當(dāng)時的人看來,是最正常不過的。
后來抽煙鍋子的人少了,大家開始卷旱煙抽。我記得外公當(dāng)年就是卷旱煙的,煙葉裝在一個匣子里,一直放在炕頭上,保持著干燥。卷煙葉的紙,都是我的一些寫過的作業(yè)本,被外公整整齊齊的裁成長方形小條。想抽的時候,拿出一張了,捏一捏煙葉,麻利的一卷,一個漂亮的卷煙就形成了,可以抽半天。
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看外公抽旱煙,不管是抽旱煙鍋,還是卷旱煙棒,我都在邊上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那個時候,好像一點都沒覺得嗆。倒是在寒冷的冬天,躺在外公的土炕上,看著他卷煙、抽煙,聞著熟悉的味道,感覺溫馨而踏實。
抽慣了旱煙的人,一般是不愿意抽香煙了,除了覺得貴之外,還覺得沒什么勁,抽半天也不過癮。我曾經(jīng)見過不少老人都是這個樣子,孩子們有錢了,給他買來了很多好煙,可老人還是愿意抽自己種的旱煙。
不少老人在自己的自留地里,除了種一些瓜果蔬菜之外,還會種上幾行旱煙。老品種的旱煙長的不高,可勁很大。煙葉長好之后,都是自己炮制。有些講究的人,還給煙葉上噴上燒酒,抽起來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后來老家引進了烤煙,不少人把種烤煙當(dāng)成了重要經(jīng)濟來源,從種煙到烤煙,能夠忙碌一個春天和夏天。一些年邁的老人就不自己種旱煙了。烤煙地里往往會剩下不少青煙葉,老人們可以拿回家去晾曬。有的時候,種烤煙的人會從自己烤好的煙葉里挑點給抽煙的叔叔大爺,就能夠老人們抽一年的。
至于水煙,那是更少見的了。記憶中,我的爺爺當(dāng)年是抽水煙的,他去世后,留下一個水煙壺,我總拿過來玩。
大家都說水煙最為健康,煙要被水煙壺里的水過濾一下,有害物質(zhì)減少了大半。我覺得這應(yīng)該有一定道理,曾經(jīng)勸過外公抽水煙,可外公搖搖頭說,水煙的太麻煩了,煙絲還得專門去買。
水煙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煙絲,好像要經(jīng)過特別炮制,再用鍘刀切了,很是繁瑣。父親有個叔叔是專門賣水煙絲,開始同行競爭很厲害,慢慢隨著其他人的老去,沒有人干這個了,集市上竟然剩下了他一個人賣。不少抽水煙的人也都是年邁的老人,來買煙絲的時候,總湊到一起聊半天。大家都在擔(dān)憂,同樣的年邁的叔爺爺如果去世了,就再也買不到煙絲了。
不經(jīng)意間,時間過去了二十多年,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不抽煙的人越來越多,城市也開始在室內(nèi)全面禁煙了。哪里稍微有點煙味,就很明顯。我一直奇怪這個問題,小時候那么多人抽煙,我怎么就沒有明顯感覺到煙味呢。
身邊抽煙的人越來越少,回老家時,看到抽煙的人也明顯的少了。遇上紅白喜事,香煙的地位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不少酒店也不許抽煙了。
至于旱煙和水煙,基本上絕跡了。我那個賣煙絲的叔爺爺好像還健在,不知道逢集的時候他是不是還在賣煙絲,那些買煙絲的老主顧們還剩下多少人。
我沒有學(xué)會抽煙,也覺得抽煙不是個很好的習(xí)慣,起碼對身體沒有好處。可不知道為什么,我卻總有點懷念那個煙文化盛行的年代,謹以此文,留個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