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
當(dāng)哈尼族的小伙子看中某個姑娘后,爹媽開始為兒子物色兩個媒人,然后買一只新飯籮,放進(jìn)一包毛煙、一對新梳,遣媒人前往女方家。
晚上,媒人來到女方家,把飯籮放在火塘的烤板上,各取一支煙筒抽煙,再依次遞給女方父母以及火塘邊的其他人。煙筒傳兩圈后,媒人離去。
第二天一大早,姑娘走進(jìn)男家,把媒人送去的飯籮放回男家的烤板上。晚上,兩個媒人再把飯籮拿到女家,如不再送回飯籮,算是訂婚。如果第三天一早,姑娘再將飯籮送回,則表示姑娘謝絕小伙子的愛情。
傈僳族
傈僳族男女腰間都掛有一個繡花煙荷包。如果小伙子看中哪位姑娘,就把繡花煙荷包解下來扔給她。姑娘如果同意小伙子的求愛,便接住煙荷包并將自己的煙荷包也扔過去;姑娘倘若不同意,不僅不會接煙荷包,還會趕緊走開。凡遇婚嫁喜事,傈僳族人都要在送的禮品中多多少少放上一包煙末,以示敬重。
德昂族
德昂族14歲以上的青年男女交往戀愛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群姑娘和一群小伙子參加集體社交活動,一般都是利用節(jié)日、婚禮等場合集體對歌尋找對象。還有一種是小伙子鐘情某位姑娘后,夜晚到姑娘的竹樓下,輕輕吹起樂器低聲吟唱。姑娘聽到聲音后,趕忙起床準(zhǔn)備好茶水,打開后門,然后返回臥室,等小伙子進(jìn)入火塘一側(cè)坐下后,姑娘才起床請小伙子喝茶、嚼煙。這時,姑娘的家人都自覺地避開或睡去,留下這對情人對歌或聊天,直到公雞啼鳴方散。臨別時,如男方有意,便故意將煙盒留下。若是姑娘無意,會將煙盒還給小伙子。
瑤族
他們的求婚方式叫做“問煙”或“傳煙”。青年男女相戀后,男方家讓媒人送煙葉到女方家中,以示求婚。女方若不同意就會退回?zé)熑~,如果同意這門婚事就會收下煙葉。如果煙葉沒有被送回,男方家會再送一次煙葉,如果這一次也沒有被退回,男方家長輩會上門求親。在今天,茶葉或其他物品已經(jīng)取代煙葉成為求親的信物。
彝族
能歌善舞的彝族人喜歡抽煙筒。彝族青年找對象時聚在一起,由姑娘給小伙子裝煙、點煙。姑娘拿著火草繞來繞去,并且與小伙子對唱:“嫌我不嫌我,給你點煙火?”男方唱道:“幫我點煙火,恐怕雷打我。”女方又唱道:“雷打?qū)﹂T對,不打郎和妹。”在男女對歌中,無論輸贏,都要按習(xí)慣送給對方禮物。女方送給男方的禮物必須是煙。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