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醫文化匯集了動靜結合的哲學思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整體理念、理法方藥有機統一的治療藝術,在維護人類健康的同時,對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時至今日,中醫藥仍具有巨大的價值和用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傳炎帝神農嘗百草、療民疾。炎帝為我國遠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傳說因為他懂得用火所以被稱為炎帝。炎帝的主要功績有制耒耜、植五谷、嘗百草、療民疾、興貿易等,故有“神農”之稱。上世紀70年代,遼寧營口卷煙廠出品了“神農”煙標(圖①)。該煙標主副版均描繪了神農氏左手扶犁、右手鞭打耕牛耕地的畫面。上世紀90年代,山東兗州雪茄煙廠出品了“神農帝”煙標,主副版近景均為兩頭牛悠閑地在廣闊的農田中覓食的畫面,遠景是安靜的農舍和樹木。同時期,山西太原卷煙廠出品過“炎帝”煙標(圖②),主版圖案是矗立于山西長治老頂山上的炎帝銅像。炎帝銅像為全身站立像,披發赤臂,身著獸皮和樹葉做成的衣服,微微抬起的雙手捧著一捆谷穗,神態莊嚴,氣度非凡,似乎在注視著他的子孫后代。這枚煙標副版有草書“龍”字,下方寫著:“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傳說他曾在上黨地區老頂山‘嘗百谷,制耒耜,教民農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老頂山也因此得名‘百谷山’。”
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和岐伯所著。黃帝本姓公孫,生長于姬水,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據說,黃帝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常與岐伯討論醫學,并以問答形式寫成《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醫書,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后世因此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岐黃也被視為醫家之祖。上世紀80年代,黑龍江富錦卷煙廠出品過“岐軒”煙標(圖③),煙標主版描繪的是一名古人坐在陶罐前的形象,副版描繪了遠古時期的人類圖案以及一些象形文字。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由于他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當時的人就借用上古神話中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上世紀80年代,湖南長沙卷煙廠出品過“扁鵲”煙標(圖④),主版圖案為扁鵲肖像。
有“外科鼻祖”美譽的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經過多年實踐,華佗掌握了方藥、針灸和手術等多種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等科。他注重養生,總結了可強身健體的“五禽戲”。《后漢書》說他曉養性之術,尤精方藥,被人們稱為“神醫”。上世紀70年代,河南沈丘卷煙廠出品過“華佗”煙標,主副版圖案上均有華佗頭像。上世紀90年代,安徽阜陽卷煙廠出品了“華佗”煙標(圖⑤)。該煙標主版圖案是華佗頭像,副版是一首詩:“刮骨奇術千秋說,世人觴詠漢華佗。阿瞞不識開顱術,枉殺神醫受貶駁。”
傳說,一天晚上,華佗在聚精會神地記錄醫案。忽然一陣哭聲從窗外傳來,華佗放下筆,抬頭看向窗外。窗外是藥圃,朦朧的月影下,一位裙裾飄飄、頭戴花朵的年輕女子掩面站在藥圃中。華佗連忙披衣出門,但女子已不見蹤影,剛才女子所站之處只有一株芍花。華佗將這件怪事講給妻子聽,他的妻子道:“莫非你親手所種的這顆芍花成了良藥?她想現身告訴你什么?”當晚,華佗的妻子夢見自己迷了路,跌跌撞撞地走在荊棘從中,身上多處擦傷,流血不止。那名裙裾飄飄的女子向她輕輕一吹,她便血止痛消,不留疤痕。雞啼天明,華佗的妻子起床做早餐,一不小心被菜刀劃了手,血立刻冒了出來。華佗的妻子聯想到夢里的情形,就讓華佗到藥圃把那株芍花拔起,洗凈芍花根搗成泥狀敷于傷口,她的手指不痛了、血也止住了,幾日后,傷口愈合無痕。后來,華佗對芍花反復試驗,發現它不但可以止血,而且有鎮痛、滋補等效果,便將它記在《青囊經》里,并且加了一個“藥”字,叫“芍藥花”。由于華佗的栽培,芍藥在譙陵(位于今安徽亳州)繁衍起來,后來又發展到四川、浙江、陜西等地。上世紀80年代,國營亳縣卷煙廠出品了“亳芍”煙標(圖⑥)。該煙標主版描繪了華佗手持芍花凝眸沉思的形象,似乎正在思考如何將芍花入藥;副版描繪了芍花根部的圖案,并用“平咳祛痰 鎮靜降壓 柔肝止痛 補血斂陰”十六字,概括出了芍花的藥用功效。
“醫圣”張仲景是東漢末年醫學家,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張仲景所著的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上世紀80年代,河南南陽卷煙廠出品了“仲景”煙標(圖⑦),主副版繪有位于南陽東關溫涼河畔、具有壯美肅穆的漢代風格的“醫圣祠”大門圖案。
“藥圣”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他繼承家學,著重研究藥物,重視臨床實踐,主張革新。為了糾正古代醫藥書中的謬誤,他經常親自上山采藥,深入民間調查,不恥下問,向藥農、游醫、樵夫、農民、漁民等請教,同時參考歷代醫藥書籍,對藥物加以考證、鑒別后,將其幾十年的研究成果結集成《本草綱目》一書。該書收錄了原有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共1518種,新增藥物374種,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藥物知識及經驗,對后世的藥物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紀念這位杰出的醫藥學家,上世紀80年代,湖南郴州卷煙廠出品過“時珍”煙標,主版畫面描繪了李時珍的形象。上世紀90年代,湖北廣水卷煙廠出品了“李時珍”煙標(圖⑧)。這枚煙標主版圖案為李時珍的肖像,副版印有由蘄春四寶中的蘄竹和蘄蛇組成的“首屆李時珍醫藥節”標志。
①上世紀七十年代,營口卷煙廠出品的“神農”煙標。
②上世紀九十年代,太原卷煙廠出品的“炎帝”煙標。
③上世紀八十年代,富錦卷煙廠出品的“岐軒”煙標。
④上世紀80年代,長沙卷煙廠出品的“扁鵲”煙標(局部)。
⑤上世紀90年代,阜陽卷煙廠出品的“華佗”煙標。
⑥上世紀80年代,國營亳縣卷煙廠出品的“亳芍”煙標。
⑦上世紀80年代,南陽卷煙廠出品的“仲景”煙標。
⑧上世紀90年代,廣水卷煙廠出品的“李時珍”煙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