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由于每個民族飲食習慣不同,故吸食煙草的習慣也有所不同,許多少數民族把煙草作為男女之間的定情之物,這在漢族是少見的。例如貴州東部苗族男女青年喜歡在樹林中約會,為防他人干擾,就在周圍樹枝上掛一個煙荷包,或在醒目處系一個用煙葉扎成的簡單幾何圖形,以提醒他人繞道。
佤族男青年相約到某家“串姑娘”時,通常是邊談話邊吸煙。若對姑娘有愛慕之意,便唱起小調,讓姑娘為其裝煙、點煙,以試探她是否也有情義。若姑娘視其為意中人,便找一借口為其裝煙、點煙。
在壯族地區,街日或趕街,男女青年通過唱山歌的形式談情說愛,選擇對象。據《西北縣志》載:“通過佳節或趕街,男女各攜煙品,約會田野露間,攜手并肩,唱歌舞蹈以為樂,名吃大草煙。視所歡者即與逃去。”
敬嚼煙的待客禮節,流行于傣、景頗、阿昌、佤等民族。每逢節日聚會或閑坐聊天,無論男女皆敬嚼煙,表示友好和尊敬。
蒙古族、滿族、藏族牧民相見禮俗,說來有趣。客人至家中,主人將一裝有煙粉或藥粉的鼻煙壺獻于客人面前,讓其嗅一嗅。客嗅后以禮相答。按古老習俗,那就更為復雜。若是同輩,須用右手互相交換,待雙方都將對方的煙壺吸一下再互換回來。若是長輩,則要待其坐定,晚輩站著交換,待長輩吸過,晚輩微微向上舉一下,而后雙方捧給長輩,將自己的煙壺換回。
可見,煙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經過很長時間。今天通過這些風俗,以觀民風,了解一些民族的風俗習慣及其地理環境、鄉土特征,仍然是十分有趣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