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不同的風土人情,孕育出的風俗習慣也千差萬別。就拿煙俗這事來說吧,山東人特有的煙俗還有一段歷史呢。
鼻煙壺
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制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山東的煙俗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朝,煙葉傳入中國后,山東就逐漸成為了優質煙葉的產地之一。這樣,山東人買煙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以濟南為例,老濟南早期的煙俗很有特色,因為人們用鼻嗅煙,所以時稱“鼻煙”。鼻煙的原料其實就是用煙葉研磨成的細末,再加上點藥材香料。存放煙末的小瓶,俗稱“鼻煙壺”。
吸聞之后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征之一。
旱煙
在卷煙問世前,旱煙一度占據市場主流。抽旱煙據說烤煙葉原產于美洲,明朝萬歷年間由菲律賓傳入臺灣和福建種植。逐步擴大遍及全國各省及內地。
吸食旱煙成了國人茶余飯后的一種消遣方式。手持一桿旱煙槍吸上一氣,看吸煙人的神態真是飯后一袋煙快活似神仙。
五十年前很少有“洋煙卷”(卷煙),百姓窮得也買不起,吸煙人都是使用煙袋。常見的吸旱煙的用具叫旱煙袋,它是用木頭、竹竿做材料,挖空內心,兩頭鑲有金屬做裝飾,旱煙同卷煙不一樣,它需要用火鐮點煙。
水煙
除了鼻煙、旱煙,還有一種水煙,吸水煙的用具被稱為“水煙袋”、“水煙壺”。
它有兩個口,煙管口放煙絲,點燃后煙氣經過煙管口下面的小水箱再從水里冒出,再經由吸管口流出氣體。
水煙點火的辦法很有意思,那時還沒有打火機,點火需要特制的“紙煤”。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粗纖維的火紙,用手捻成空心紙卷,點著以后緩慢燃燒。使用時,嘴里憋足了氣,對準紙煤暗紅的火頭猛地一吹,燃起的明火就會燒著煙絲。
卷煙
到了20世紀初,民族工業的興起使得國產卷煙問世,在山東濟南也有了本地的卷煙廠,老濟南的市面上中外卷煙齊上陣,經常可以看到“哈德門”等卷煙的廣告。哈德門香煙的海報,大多選擇妙齡女子,如今再看當年的海報,不覺有種復古情愫緩緩流出。
如今,鼻煙、旱煙和水煙已經很少見了,卷煙的到來開啟了新的時代。香煙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市場規律相輔相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