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卷煙是在1890年的時候被傳入到了中國,但是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接觸香煙嗎?肯定不是,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這種吸煙的習慣,在很久的時候吸煙是被稱為滋補的佳品。后來發展到了明清時期,抽煙竟然和喝酒、品茶等達到了一樣的地位,所以說在卷煙進入了中國市場后,很快的就被中國人給接受了,在以前抽煙一直都非常的受那些文人墨客的喜愛,發展到現在又成為了另外一種文化。
“攜來三尺湘筠管,呼吸通宵伴詠詩。”這首詩是學者許安泰獻給他最愛的竹子做的煙槍。在當時吸煙和煙具都是非常風雅的,在很多名家的書房桌面上,除了紙墨筆硯書本玉石之外,還有的就是煙槍和煙袋了,每當詩人缺少靈感的時候就會抽上一口,頓時覺得神清氣爽,靈感全來。
在清代有個大名鼎鼎的煙民,那就是厲鶚,他是浙西詞派的領袖,他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抽煙,并且還提倡抽煙,寫了一篇關于煙草的詞,《天香》把煙草的味道比喻得非常好,甚至比酒還美味,更是天上賜予的瑤草。可以說他是一名深度的老煙槍,他還一度憤恨為煙草寫作的人太少,所以他就毫不吝嗇的為煙草寫作,但是結局是非常的悲劇的,現代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所以他最后在他非常喜愛的城市去世了,當時他的醫生診治是因為長時間抽煙而導致他的肺部受到了傷害,所以把元氣都耗盡了。
其實除了厲鶚之外,歷史上海有很多喜歡香煙的人,甚至到處寫文章宣傳香煙的好處,其表示酒可以解憂、茶可以解渴,但是香煙卻可以舒緩情緒,覺得香煙是人們精神必不可少的一個必需品。在明清時代豪門貴族上上下下都受著煙草文化的吸引,更有很多當時的畫作都有手拿香煙的場景,在乾隆期間,就有一個官員主張吸煙,表示吸煙是身份的象征,是教養。
在我們的印象中,抽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抽煙就是不好的行為,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基本有錢人家的太太都會手持煙桿和煙槍,美食的時候就抽一口。就連農村里的老婦也會跟著抽兩口,其實最著名的慈禧也非常的喜歡抽煙,當時更是盛行抽煙可以美容養顏的傳聞,所有貴婦全都齊齊效仿慈禧抽煙。這也是后來卷煙進入了中國后能被迅速接受的原因,直到現在香煙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產品,成為了交際的禮品。所以說這種深入骨髓的文化,想要戒掉實在是太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