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金葉,說的是嶺南一帶產的黃煙,主要產地在粵北南雄等縣市,有300多年的歷史。現在全國各地幾乎都有種植黃煙,東北的夾皮溝黃煙,內蒙古的莫力達瓦黃煙,山東的沂源黃煙,河南的杏花黃煙,以及云南的德宏黃煙都比較有名,而嶺南金葉南雄煙葉品質優良,為我國煙葉商品之名牌產品,以葉色金黃、煙味醇香、易燃灰白三大特性而素負盛名,是當今許多大煙廠生產名牌卷煙之原料。
南雄煙葉葉色金黃、煙味醇香是因為南雄具備特有的紅沙土壤、丘陵盆地,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等得天獨厚條件,土壤溫度絕好,春來一壟翠綠,夏至一片金黃,村村巷巷,煙葉飄香。清《直隸南雄州志.物產》載:"煙葉,春種秋收,每年貨銀百萬兩,其利幾與禾稻等",只是這“春種秋收”,有點出入,南雄煙葉端午節時就已經收煙了,大部分應該是春種夏收,這恐怕是其它煙區所不及的,其他煙區可能是春種秋收,南雄煙葉,秋天已經很少了,質量也沒有夏天的好。小時候在粵北外公外婆家,鄉親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公經常飯后吸幾口煙,一管煙袋在手,吞云吐霧,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今年春天天氣晴朗,晴天居多,很適宜南雄煙葉生長,谷雨前后,正是煙葉茁壯成長的大好時節,但今天早上故鄉朋友發來一個視頻,是他自己剛剛錄制的,說由于昨天晚上一場暴雨,家鄉種的黃煙被暴雨淋得東倒西歪,幾乎全部都倒在田地里了,受災不小,朋友抱怨老天爺瞎倒騰添亂。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種田哥哥要下雨,采茶娘子盼晴天,朋友的聲聲抱怨嘆息中,把我又帶回到了當年故鄉種黃煙的歲月。
記憶中,谷雨到立夏這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家鄉種黃煙特別的忙累,立夏前后,家鄉有句農諺說“立夏不吃蛋,上坎掉下坎。”,意思就是說,立夏時節,人已經疲憊累到了極點,需要補充一點營養,否則在田野干活,沒有精力,走在田坎,可能都會從上坎掉入下坎去,小時候立夏日,家里再窮,外公外婆也會依據家鄉習俗蒸幾個雞蛋,印象中,特別喜歡吃外婆蒸的水煮蛋。過了立夏,炎炎烈日,煙葉也開始金黃,煙葉黃,人更忙,外公經常說,人幾乎都想向牛借些力,日語恰恰也有一個同樣意思的成語說:貓の手も借りたい(忙得連貓咪的爪子都想借來用),盡管文化不同,這一點上大概也有類似的表達。
彈指一揮間,這么多年過去,目前故鄉種田幾乎都還是靠天吃飯,期盼風調雨順。雖然現在科技進步,家鄉農業合作,機械化耕種程度日益提高,但由于種植黃煙的特殊性,栽苗、斷頂,尤其是摘葉,即使同一桿煙,由于受到太陽照射強度不同,都有先黃后黃的,幾乎還難于機械化摘煙葉,黃煙目前還是靠手工種摘,還不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種,靠人工種植,依舊是當年一樣的特別辛苦。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但男人們還是喜歡吸煙,吸煙似乎是男人們瀟灑的一個特征,有多少吸煙的男人知道種植煙葉的辛苦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種煙葉也一樣,誰知口中煙,絲絲都辛苦,簡簡單單的一支煙,我們瀟灑拿在手上,愜意叼在口中,多少人知道每一片煙葉,栽苗、上行(hang)、施肥、除蟲,起早貪黑地一片一片摘回來,搭煙、上架、火烤、出炕,反復反復的這一系列勞作,凝聚了多少汗水、疲勞與苦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煙故我在。
現在全國各地幾乎都有種植黃煙,色聲香味各有千秋,蘿卜白菜各有所好,南雄煙葉堪稱嶺南金葉,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夜郎自大,上世紀九十年代,有原中國煙草總公司總經理的題詞:“金葉之鄉”,大概總經理也覺得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南雄煙葉堪稱金葉之鄉,嶺南金葉。回到"金葉之鄉",仿佛又看到了外公白天累極了,晚上反而睡不著,坐在床頭吸煙,絲絲吐煙,看到外公疲憊的身影,想起了外公,只在此葉中,煙深絲絲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