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上世紀80年代昆明火柴廠出品的“電影”套花之“冰山上的來客”。
②上世紀80年代福州火柴廠出品的“電影花卉”套花之“女蘭(應為籃)五號”。
③上世紀80年代福州火柴廠出品的“電影花卉”套花之“紅樓夢”。
④1992年吉林市火柴廠出品的“92長春電影節(jié)”套花之“大鬧天宮”。
⑤上世紀80年代長沙火柴廠出品的“三個和尚”套花中的5枚。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13周年。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這部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京劇短片,也是我國的第一部戲曲片。
電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一些曾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經(jīng)典影片,以其特有的方式留存于火花之上。
我國較早以國產(chǎn)經(jīng)典影片為題材出品的火花,莫過于昆明火柴廠出品于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火花。這套新穎別致的火花集中展示了《瞧這一家子》、《冰山上的來客》(圖①)、《十五貫》等8部影片的經(jīng)典畫面。
其中,由王好為執(zhí)導、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喜劇電影《瞧這一家子》于1979年上映,將人物的性格和關系進行了夸張表述,揭示出新時期人們的不同思想風貌。影片多采用實景拍攝,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時代感,同時通過對速度和節(jié)奏的把握,使喜劇情節(jié)進展速度較快,借以體現(xiàn)出歡快跳躍的氣勢,并將其與嚴肅內(nèi)容交織在一起,使故事情節(jié)、人物感情的發(fā)展具有韻律性的變化。很多觀眾通過這部影片認識了陳強、陳佩斯、方舒等演員。
《冰山上的來客》不僅故事情節(jié)驚險緊張、引人入勝,而且片中的《冰山上的雪蓮》《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經(jīng)典插曲傳唱不衰。其由長春電影制片廠于1963年制作發(fā)行,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zhàn)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fā),描繪了邊疆地區(qū)軍民的生活。影片同時融入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調(diào)子,運用各種視聽手段,傳神地再現(xiàn)了祖國西北邊疆的綺麗風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風情民俗。
同樣在上世紀80年代,福州火柴廠出品了一套“電影花卉”火花,主版圖案分別展示了《阿詩瑪》、《女籃五號》(圖②)、《舞臺姐妹》、《紅樓夢》(圖③)等7部電影的精彩畫面。
其中,楊麗坤主演的《阿詩瑪》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于1964年上映,根據(jù)同名民間長詩改編,講述了美麗的姑娘阿詩瑪和勇敢的青年阿黑相愛,卻被富家子弟多方阻擾的悲情故事。
劉瓊、秦怡等主演的《女籃五號》于1957年上映,由謝晉導演、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講述的是一對傾心相愛的籃球運動員戀人因為各種阻撓被拆散,直到18年后社會環(huán)境改變才得以終成眷屬的故事。影片把這對戀人的經(jīng)歷和悲歡離合與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結合在一起,不但題材新穎,角度也有獨到之處。
1992年,首屆長春電影節(jié)舉辦期間,吉林市火柴廠專門為之出品了12枚套“92長春電影節(jié)”紀念火花。其中有2枚于“92長春電影節(jié)”字樣上方分別印有中國長春電影節(jié)節(jié)徽及吉祥物,其余10枚的圖案則分別是《祝福》、《大鬧天宮》(圖④)、《金色的海螺》等10部國產(chǎn)經(jīng)典電影的海報。
其中,由白楊主演、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于1956年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曾于1957年獲得第十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1958年又獲得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上世紀60年代攝制的《大鬧天宮》先后獲得過第十三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短片特別獎等4個國際獎項。
說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部曾經(jīng)獲得過多項國際大獎的電影《三個和尚》。長沙火柴廠曾以這部沒有對白的美術片為藍本,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出品了一套“三個和尚”火花(圖⑤)。這套火花通過20幅詼諧的畫面,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敘述了《三個和尚》的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