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是一種無需點燃,經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煙草制品,明代萬歷年間從意大利傳入中國。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容器,是伴隨鼻煙自歐洲傳入中國后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的工藝美術品。制作鼻煙壺的材質種類繁多,有玻璃、瓷、玉、翡翠、水晶、瑪瑙、琥珀、竹黃、象牙等等,融會了中國書畫、雕刻、鑲嵌等多種傳統工藝,因此鼻煙壺又被譽為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全的袖珍藝術品。
鼻煙壺盛行于清康熙年間,乾隆時期達到了巔峰。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制造的料胎、銅胎畫琺瑯鼻煙壺更是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其中料胎畫琺瑯鼻煙壺是燒制難度最大的品種。料胎琺瑯彩鼻煙壺傳世品數量十分有限,據統計,從康熙時期始燒至乾隆時期,燒制成品僅二三百件,故極其珍貴。天津博物館藏清乾隆款料胎琺瑯彩人物圖鼻煙壺,胎質潔白細膩,繪畫精細入微,是一件玻璃與琺瑯彩完美結合的經典作品。該鼻煙壺高7.1厘米,腹寬2.8厘米,用琺瑯彩在料胎上作畫,正反面所繪仕女,一為漁婦,一為農婦,融入了西洋繪畫技法,畫法精細,色彩典雅華麗,底部藍料楷書款“乾隆年制”,是清代宮廷造辦處承制的琺瑯彩鼻煙壺精品。
料胎琺瑯彩是一種復合工藝,料即玻璃,玻璃本身并不名貴,但料胎琺瑯彩貴在做工。這種工藝有兩大難點,一是繪畫難。料胎琺瑯彩是用琺瑯料在玻璃上繪制圖案,琺瑯料在玻璃質地上不易起筆上色,名為畫,其實是一點一點地堆出來的。其中以白色玻璃潔白如紙,藝術效果最好,但繪制難度也相對要大,對畫工有極高的要求。二是燒制難。因為琺瑯料的熔點與玻璃的熔點接近,燒成的玻璃胎通過畫師的繪畫二次入窯燒琺瑯料的過程中,溫度低了,琺瑯釉不能充分融化導致琺瑯顏色呈色不好,顏色不亮;若是溫度過高,胎體則開始軟化變形,故極難燒制成功。此件鼻煙壺,色彩艷麗,工藝高超,是清宮造辦處制作琺瑯彩鼻煙壺的代表作,西洋人物的紋飾圖案又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