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數人而言,火柴好像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特別是火柴盒上面的圖案,在大部分人的記憶里已經模糊不清,殊不知,火柴盒上也承載著許多故事,這些故事已經流傳千年了依然生生不息。火柴盒可能會消失,但是火柴盒上的故事依然會繼續流傳下去。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火柴盒上曾經記載了哪些流傳了千年的故事。
古人求學
1984年安陽火柴廠曾出品過一套“古人求學”火花。這套火花主版分別再現了二王練字、黃霸讀經、劉恕忘食、歐母畫荻、鄭王辭位苦讀、朱詹吞紙、買臣負薪、荀淑求教等十二位古代學霸好學不倦的讀書事跡,再現了部分古代學霸身處逆境、好學不倦的形象。此外畫面上也有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中紙已經畫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國畫,裝裱后掛在墻上,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十二位古代學霸其中三位的故事。
匡衡鑿壁
昆明火柴廠在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有志”火花,描繪了一名兒童在千里馬背景襯托下,坐在書案前讀書的畫面,同時配印了一首兒童古詩:“天下無難事,在乎人為之。不為易亦難,為之難亦易。吾非千里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為之,終亦成騏驥。”
惜陰
昆明火柴廠在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惜陰”火花,描述了一名燭光下埋頭讀書的學子,對面墻上則掛著一幅“惜秒陰”的勵志書法。同時配有古詩:“古人惜光陰,貴于惜黃金。光陰金難買,黃金失可尋。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吾輩方少年,更應惜利陰。”
昆明火柴廠在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守約”火花,則描繪了明代政治家、文學家宋濂年幼求學時,因家貧沒有藏書,每當向藏書家借來需要的書籍,抄完就如約送上門的故事,并配一首古詩予以點贊:“宋濂幼嗜學,家貧無書覽。假借藏書中,筆錄計日還。天寒硯冰堅,手抄不怠慢。錄畢走送之,守約人皆贊。”
知疑
昆明火柴廠在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知疑”火花,描繪的是一名學童正在認真地傾聽私塾先生給講解疑問。并配有古詩“為學貴知疑,知疑貴問師。小疑獲小進,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問,學成還無疑。”這枚火花從一個側面講述了讀書學習,既要拋棄不求甚解的態度,也要本著知疑擅問不盲從的理念認真對待學習。
蠟燭
昆明火柴廠在上世紀80年代出品的“蠟燭”火花,突出描繪了一名古代青年坐于書案前,在燭光的映照下,聚精會神,手不釋卷地認真讀書學習,并對蠟燭贊美道:“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陪人倚窗獨,照人赴錦程。默默發光熱,從不慕虛名。一心貫始終,為人盡忠貞。”
火柴離我們越來越遠,可能漸漸會被忘記,火柴盒上的圖案也會在許多人的記憶里變得模糊,但是火柴盒上所承載的流傳千年的故事,依然能歷久彌新代代相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