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陜西澄城卷煙廠曾生產“岳樓”牌香煙,20支裝。該煙標上的“岳樓”二字,行云流水,自由灑脫,豪放大氣,充滿活力。該煙標上的“岳樓”圖案,簡潔明快,雄偉壯觀,充分展現了澄城岳樓的巧奪天工和藝術特色魅力,也從一個側面生動體現了澄城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令人驚嘆不已。
澄城岳樓風格獨特,構造精巧,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古代建筑的藝術傳統,又具有地方藝術特色,具有相當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岳樓,原名城隍廟神樓,位于陜西澄城縣西大街。岳樓始建于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歷史上屢建屢修,今存建筑為明代遺物。三座古樓,坐北面南,飛檐重檐,保存完好。主樓高大宏偉。東西二側樓玲瓏精巧、如翼凌空,十分壯觀,是陜西省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它是澄城縣唯一的木結構古建筑,被縣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澄城縣志》載,邑城隍廟在西門外,肇建于唐貞元中(公元797年)。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知縣暢孟樂率民增修為三樓。始為現貌。此后雖屢經修繕,但仍保持明代建筑原有風貌。三座古樓并排矗立,以中間主樓最為高大,通高17米,占地140平方米, 用32根柱子架梁疊木建成,為琉璃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闊五間,有平座欄桿。二側樓務周14根柱子架梁疊木建成,為琉璃重檐方形樓閣。飛檐斗拱,四挑角掛鈴,各占地40平方米,主樓所有樓梯可供人們登梯上樓觀四方風景,一目了然。岳樓下保存和陳列著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歷代重要文物數件,琳瑯滿目,光彩奪目。如:唐代佛經幛石刻造象碑和三尊大石佛,距今約一千二百年。北側懸掛一口金大掛鐘,通高2.35米,重約4噸。 鐘身鑄有1075字銘文。其中有簡化漢字205個,是我國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簡化漢字。通過參觀游覽岳樓,會使人們受到生動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
澄城作為黃河流域的古老縣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澄城古為雍州之地,春秋屬晉,秦始置北徵縣。北魏太平年間(公元446年)設澄城郡,以縣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縣治始設今址。
澄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走進澄城博物館古代文明廳,可以看到秦代凹弦紋蒜頭陶壺、西漢繭形瓶、良周秦漢宮殿遺址發現的瓦當、漢代五銖錢范、唐代武士俑等等,這些文物都無不見證著澄城的文明和歷史的變遷,訴說著澄城曾經的輝煌。澄城民間剪紙、木雕、皮影、刺繡、手織布藝等也有名氣。聞名遐邇的壺梯山戰斗,以珍貴的歷史價值被載入史冊。澄城的拴馬樁,其數量之多為全國之冠,并以造型奇特而聞名天下。其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藝術填補了我國石雕藝術的空白,堪稱石雕藝術中的奇葩。澄城堯頭窯有著1000多年的燒制歷史, 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錄。時至今日,堯頭窯遺址仍保存有較完整的古窯30余座、古民居75處,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古窯址遺址群,屬于我國罕見的民窯群遺址,被稱為“中國原生態陶瓷活化石”和“中國現存最大的天然民窯博物館”。羊肉泡、麥子泡、油潑面、辣子豆腐等,頗有地方特色和風味,讓人津津樂道,贊不絕口。
澄城卷煙廠創建于1976年,1983年列入國家計劃,1986年上劃行業管理,2004年3月與江蘇徐州卷煙廠跨省聯合重組,2007年底劃歸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管理,2009年更名為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澄城卷煙廠。2009年澄城卷煙廠生產卷煙8萬箱,實現產值27130.86萬元,銷售卷煙7.77萬箱,實現銷售收入26244萬元,實現兩稅14364萬元,其中國稅13037萬元,地稅1327萬元,上繳兩稅14482億元,其中國稅12844萬元,地稅1638萬元。2013年,澄城卷煙廠實施易地技改項目,歷經5年多的緊張建設,技改項目于2018年7月建成投產。在產能規模上,制絲能力升級為30萬箱/年;卷接包能力升級為20萬箱/年,硬件裝備躍居成為全國煙草行業一流水平。
近年來,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和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2021年,陜西省人社廳、總工會、科技廳、團省委對2020年陜西省職業技能大賽優勝團體和優秀選手進行通報表彰,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曹曉陳、林宏斌獲評“陜西省技術能手”,澄城卷煙廠被授予“優秀組織單位”。
2022年,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被國家煙草專賣局授予“2016-2020年行業普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23年,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獲“陜西省財貿金融輕工系統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稱號。
2023年,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被澄城縣委、縣政府評為2022年度工業高質量發展“納稅突出貢獻企業”。
? ? ? ? ? ? ? ? ?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