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沈陽卷煙廠根據“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這句在全國傳播的口號,設計生產了“雙躍”牌香煙,煙標圖案就是大慶油田和大寨大隊。而“雙躍”意喻工業和農業的雙飛躍。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傳達石油工業部關于大慶石油會戰情況的報告的通知》。自1960年5月開始,集中全國石油部門的人力、物力,在松遼大地展開一場震驚中外的石油大會戰,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奮斗,到1963年,大慶油田的油產量達到六百萬噸,國家投資已全部收回,還為國家積累了大量資金,并鍛煉出一支有一定技術素養、有組織、有紀律、能吃苦耐勞的石油工業隊伍,“鐵人”王進喜是這支隊伍的優秀代表。他提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大慶油田突然出現井噴時,王進喜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才將井噴制服。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經驗”,成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鐵人精神”是對王進喜同志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人格化。此后,全國工業交通戰線掀起了學習大慶經驗的運動。
而在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大寨之路》的報道,同時發表《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的社論,介紹了當時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大隊在貧瘠的山梁上,帶領社員艱苦奮斗,發展生產的事跡。1963年,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遭遇了特大洪水、兩次風災,一次雹災,一次霜凍,加上洪災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時的澇災,大寨已被蹂躪得慘不忍睹。但大寨人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的帶領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大災之年,大寨糧食畝產704斤,總產量達到了56萬斤,不但沒要國家一分錢救濟,而且還向國家繳了24萬斤商品糧。當年年底,實現了“三不要三不少”的目標,社員們永遠結束了住土窯的歷史,全部搬進石窯新房。大寨生產合作社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贊揚和表彰。此后,全國農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對促進農田基本建設、發展農業生產起了積極作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