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禹辟伊闕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黃河中的鯉魚,順著洛、伊之水逆行而上,當游到伊闕龍門時,波浪滔天,紛紛跳躍,意欲翻過。跳過者為龍,跳不過者額頭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贈崔侍御》詩中寫道:“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p>
事實上,之所以會有“鯉魚躍龍門”這個典故,完全來自于鯉魚的習性。鯉魚性格溫順,行動敏捷、柔中帶剛。每當遇見危險時,它不僅能巧妙的溜走,還能再關鍵時刻使出絕招,使自己獲得一線生機。
鯉魚在前進時遇到漁堰(亂石堆成的用于捕魚的壩,一般在淺海地區,對航行有阻礙作用)時,會立即將尾部卷向頭部,然后猛地用力,挺直身體,好似彈簧一般,一下子就飛過漁堰。正是由于鯉魚善水中跳躍,故有“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
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1978年~1987年,沈陽卷煙廠出品了“紅鯉魚”牌香煙。此款香煙的包裝整體為藍白色,象征著鯉魚棲息的碧波與浪花;在水面上,有一尾身體呈U形、正躍躍欲試的紅鯉魚,生動形象的表現了鯉魚躍龍門的景象。
為什么一定要用鯉魚的形象呢?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中國民俗中,鯉魚之鯉和利字諧音,再加上本身鯉魚就有“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在老百姓中間廣泛傳播,因此,鯉魚就與喜慶、吉祥聯系甚密,也就頻頻出現在年畫等藝術作品中。也正是因為此種原因,被做成“煙草產品包裝”也就不足為奇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