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營口卷煙廠以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寶云閣為設計背景,開發生產了“銅亭”牌混合型香煙。寶云閣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俗稱銅殿或銅亭。閣通高7.55米,重約207噸。外形仿照木結構建筑的樣式,重檐歇山頂。殿構件柱、梁、椽、瓦、脊吻獸,連匾額等都像木結構。通體呈蟹青冷古銅色,坐落在一個漢白玉雕砌的須彌座上。
寶云閣內原有銅鑄佛像,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火焚清漪園,銅亭雖幸免于難,但亭內的陳設卻被擄掠一空,銅制門窗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1993年才最終由美國工商保險公司董事長格林伯格出資51.5萬美元將十扇銅窗購買,無償贈還頤和園,后經多方努力,才最終恢復了寶云閣的完整。亭內現存一張銅鑄供桌,重約2噸,曾給侵華日軍搶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才從天津追回,放歸原處。
在這稀世銅閣的內壁上,鐫刻著四個人的名字:楊國柱、張成、韓忠、高永固,可能是此銅閣的鑄造人。這個銅閣是采用失蠟法熔模鑄造的。這種鑄造法是我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之一。據考證,這種鑄造法最早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唐、宋以后,更有較大發展,成為通常應用的一種鑄造技術。鑄造時,工匠們要先將銅閣的各種大小構件分別鑄造出來,然后再將各種構件連鑄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銅閣。鑄成這樣一座宏麗奇特的銅閣,在我國熔模鑄造史上是一項突出的成就。銅閣建成后,乾隆皇帝在閣前的牌坊上,書寫了“側峰橫嶺圣來 參”的詩句。自此后的清朝統治時期,西藏喇嘛到達北京,常來這里念經祈禱,舉行參拜儀式。
營口卷煙廠以“銅亭”為名設計開發香煙,一是對中國傳統工藝的敬仰,二是想借銅亭的影響力比喻這包煙工藝精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