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初,沈陽卷煙廠曾組織一次廠志編纂工作,劉雅蓮便是編纂人員之一。雖然這次編纂工作不了了之,但也留下很多珍貴資料,而且劉雅蓮也將這些資料無私贈給遼寧卷煙工業史館。我將這些資料與2005年參與編纂的《紅塔遼寧煙草志(沈陽卷)》進行比對,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甄別之后大抵就是真實的沈陽卷煙廠發展脈絡。首先我們先看看沈陽卷煙廠的三個主要前身:
一是英美煙草公司。劉雅蓮提供的資料中記載:1904年英美煙草公司侵入東北,1907年6月開始在沈陽建廠,名曰“大英煙公司”。第一任總辦是英國人,名叫“哈根大夫”,廠址在現在的市府大路50號(現沈陽市絲織廠廠址)。廠區總占地面積為1920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857平方米。大英煙公司吞并了中國民族工業——“永泰和”煙廠后,1931年迫于東北人民排外愛國運動的壓力,外國列強不得已將“大英煙公司”改名為“啟東煙草公司”。1948年沈陽解放時仍由英國獨立經營至1952年,由我政府征用接收,并入沈陽制煙廠,為二分廠。1960年調整時期一切生產設備搬回主體廠。廠房建筑物經市政府調撥給絲織廠。
記載的建廠時間與我在2012年挖掘,由沈陽市和平區政協編纂的《老北市編年史》中記載的時間一致,更確切的時間正是1907年6月6日。同時也補充了廠區面積和第一任總辦的名字。
二是東亞煙草株式會社。資料中記載:1906年,日本東亞煙草株式會社侵入沈陽成立煙草販賣組合,后來日本為了與英美煙草托拉斯抗衡,與1909年以朝鮮名義開始在沈陽建廠,廠名稱“大安煙廠”,廠長是朝鮮人,名叫高炳占,廠址建在和平區和平北大街26號,即現在沈陽卷煙廠廠址。廠區占地面積為2357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00平方米。1921年日本取代了朝鮮,直接插手經營,改名為“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奉天煙廠”,廠長名叫巖波芷二郎。1936年6月開始擴建生產主體廠房及營業室。廠區總占地面積增至1752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7065平方米。廠主殘酷榨取工人血汗,作業時間長,工資待遇低,沒有人身保險和勞動保護待遇,特別是包裝車間,以微薄的工資雇用大量的女童工,工人生活極其困苦,常常是等著當日工資去買米下鍋……工人們經常有組織的或自發的起來向廠主作斗爭,但最后總是以野蠻的鎮壓,陰謀的離間工人,解雇工人而告終。
資料記載的錯誤處是,大安煙廠是由日本亞細亞煙草株式會社建立,而并非東亞煙草株式會社。亞細亞煙草株式會社與東亞煙草株式會社是兩個獨立的煙草企業,只是1927年10月1日兩家煙草企業合并之后,大安煙廠才更名為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大安制造所,后于1936年更名為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奉天工場。
最初廠區的建筑面積僅有400平方米,這是個新發現,說明當時的規模很小,不足以與英美煙草公司抗衡。而后來的迅速擴張,也從側面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當時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還有一個不同就是,資料中記載大安煙廠廠長是朝鮮人高炳占,而1921年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取代了朝鮮,直接插手經營,改名為“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奉天煙廠”,廠長名叫巖波芷二郎。《紅塔遼寧煙草志(沈陽卷)》中記載:1927年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大安制造所設總辦1人,名叫大島。下設廠長高丙善(朝鮮人)。高丙善與高炳占,應是音譯的區別,很可能是一個人,從大安煙廠時期到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大安制造所期間一致擔任廠長。而巖波芷二郎與大島是不是一個人呢?日本煙草企業與英美煙草企業在組織結構上,是否一樣都設總辦一職呢?還需要進一步查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