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清廉》煙畫繪制的是大禹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堯、舜時代,出現過一次洪水泛濫的特大災難,受災地區很廣,損失很大,情形非常嚴重。時值堯當政,即委任鯀作為治水總管,命他設法平定洪水,拯救災民。可是鯀忙了九年,毫無成績。原來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積土阻水,筑堤建壩。因為水勢太猛,阻擋不了,所以終于失敗。鯀因此被處死。
堯讓位給舜以后,舜又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吸取并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方法,依據山形地勢和河流位置,全面規劃水道,讓水由小渠流入江河,由江河再流向大海。這樣有計劃地設計、施工治水工程,領導各地百姓同洪水搏斗,經過整整十三年,終于消除了洪水泛濫的災禍,取得了成功。
禹繼承了堯和舜的美德。堯儉樸,古書《韓非子》說他雖貴為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卻住在用參差不齊的茅草蓋成的屋子里,喝的是野菜湯,吃的是粗米飯,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氣冷了加一件鹿皮擋擋風寒,使用的器皿不過是土碗土缽。舜寬厚,曾幾次被繼母和同父異母弟弟陷害,險遭命危之災,都因賢惠而機智的妻子的巧設計策而逢兇化吉,但當他被大家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之后,卻不計前仇,寬厚地對待了他的繼母和弟弟,使得他的仇人都被感化向善了。禹以德化人,工作態度嚴肅認真,私人生活無暇顧及。禹因治水,經常住在低洼潮濕之地,得了關節炎,走路一顛一跛的,很是吃力。由于長年受風吹雨淋,在污泥臟水中滾打,他的手掌、腳底都長滿了厚繭,指甲也磨壞了,皮膚曬得黝黑粗糙。《莊子·天下篇》用六個字描寫禹治水的勞苦:“沐甚雨,櫛疾風。”意思是暴雨洗頭,大風梳發。雖是簡短的六個字,描寫得卻很生動。
禹一直到三十歲都遲遲不結婚,過著單身的生活,為的是集中精力把洪水治好。后來在涂山(今浙江紹興縣西北)遇到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心中很是愛慕,可是沒有談上幾句話,就急急忙忙出發視察災區去了。女嬌也敬愛禹,天天盼望再見到他,好不容易盼來,草草結了婚,婚后才四天,禹又走了。后來,女嬌被送到禹的老家安邑去住。但是,十三年中,禹很難回安邑。雖然因為工作關系,幾次到過家鄉,而且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還聽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因為任務要緊,沒有工夫到家里去看看。他說:“時間寶貴啊!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陰,也必須愛惜、爭取、利用!”
禹治水是我國上古時代一件了不起的工程,成為我國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一千多年后的春秋時代,魯國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時,當時的一個名叫劉定公的人還說:“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意思是說,禹的功勞實在太偉大了,他給后人的德惠影響深遠。假如沒有禹,我們早成為魚蝦了。史學家們還考證,在我國古老的銅器銘文里,也有關于禹治水的記載,說他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
禹為百姓勇于吃苦,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稱贊,“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禹的清廉為民精神,永遠被后人傳頌著,成為我國人民優秀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