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送子”煙畫是啟東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民間傳說繪制的。佛教傳入中國后,佛和菩薩的形象逐漸為國人所熟悉。“送子觀音”的形象,卻是中國佛教所創造的。《法華經》中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這是民間“送子觀音”的由來。是流傳在中國民間的觀音形象。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受傳統文化影響,對生育問題十分重視,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那就是百姓希望有一位菩薩能夠圓了他們多子多福的心愿,于是送子觀音成為了中國民間家庭開枝散葉的偶像寄拖。
傳說金陵有一位潘姓糧商,人稱潘和,此人經過多年積累家道小康。潘和篤信佛教,平日里樂善好施,口碑極好。年過半百的潘和自己卻總是有點憂郁寡歡,原來潘和膝下只有一女,打算贅婿以作依靠,但是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一直擱置下來。潘和晝思夜想上蒼能恩賜給他一子,以了卻終身的愿望。
這一天潘和入睡后,在似醒非醒的狀態下,忽然夢見有一位頭裹絲巾的白衣婦人托夢給他,告訴他明天中午時辰,在長江水面會漂來一尊木雕四面十八臂的多寶觀音塑像,拜托他小心打撈上來,送到雞鳴寺供奉,那里有一塊荷葉狀的石材,正好可以改作蓮臺安放塑像。潘和滿口答應,順便向白衣婦人訴說自己膝下無子的憂愁,盼望能了卻自己的心愿。白衣婦女從懷中取出一顆棋子樣的東西給了潘和,告訴他念你積有善德,賜你一子便是了。潘和剛要致謝,白衣婦人已經杳無蹤跡了。
次日,潘和早早來到長江岸邊等候。臨近午時,果然見江面漂來一尊木雕多寶觀音塑像。他小心翼翼地把塑像打撈上來,送到雞鳴寺供奉。在雞鳴寺,潘和果然看見有一塊荷葉狀的石材,他立即出資因材施制,把石材雕刻成荷葉狀的蓮臺,又把菩薩像重塑金身。由于那尊法相略有損壞不能直立。只能因地制宜側臥在蓮葉之上,不料想,這一側臥更顯出觀音菩薩法相的神圣莊嚴。金陵的百姓獲悉有了新觀音菩薩法相,紛紛前來禮拜供奉,雞鳴寺香火日盛。民間把這尊新的觀音法相稱為“蓮臥觀音”。
潘和做完了這件事,再回想經過,恍然大悟,認定是觀音菩薩托夢。于是他請來了畫師,把夢中所見的白衣婦人繪制成畫像供奉在家中。不出一年,潘夫人臨盆娩出一個白胖小子,潘府上下欣喜萬分,更加虔誠地供奉觀音菩薩。
此消息一經傳出,江南一帶欲求子嗣的婦人紛紛到潘府來叩拜觀音法相。潘和為遂眾人愿望,出資塑造送子觀音法相。這尊法相按照民間的愿望,塑成觀音頭披白紗巾,身穿白衣,坐在蓮花臺上,懷里抱著一個小男孩,周圍還塑一男一女的脅侍,有人說這一男一女是善財和龍女,也有人說這是多子多女多福。整體看來觀音潔白無瑕,端莊肅穆,顯示出純凈的菩提心。這尊典型中國化的送子觀音形象深受民間愛戴,更為欲求子嗣的婦人所崇拜,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