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斗
抽煙斗是一種人生的享受,一種藝術,一種品味,一種樂趣。
抽煙斗能鎮定心神,消除壓力,為煙斗客帶來無比的歡愉和快感,而非不好的習慣,也是一種嗜好。
煙斗,16世紀在歐洲流行,17世紀各式煙斗風靡歐美,18世紀英國盛行制作琺瑯質盤形煙斗,19世紀時興巴羅克風格長煙斗。清代,外國使館和商人將煙斗引入我國,并將單純的煙具演變成今日工藝美術品。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莎士比亞、牛頓、赫胥黎、馬克·吐溫、梵高、麥克·阿瑟、巴頓、里根、德里達,甚至虛構人物福爾摩斯,都是資深煙斗客。
散文大家林語堂曾說:“口含煙斗者最合我意,這種人較為和藹、坦白,又大多善于談天,和這般人必能結交相親。”
愛因斯坦工作時,面前多半有一排裝滿煙絲的煙斗,抽完一斗,再取一斗。他說:“抽煙斗能使思考趨于平靜和客觀”。
馬克·吐溫說,“如果天堂沒有煙斗可抽,我寧可下地獄。”福爾摩斯在小說里開口,“這是個要抽足三斗煙才能解決的問題。”
前現代,天才和紳士們借煙斗進退,在那一小團煙霧里求得安寧和高貴。后現代,精英或有品味的男人玩煙斗。煙斗在全球化時代被釘上文化的十字架,成為一種模棱兩可的身份標識。
煙斗客,在抽煙斗時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品味。煙草的香味、勁道與韻味是無止境的,它是多種煙草的配方,變化無窮,有如咖啡與茶道;每個煙斗客都想盡辦法尋找出自己的最愛,甚至自己配方,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口味。
得到那么多名人的青睞,煙斗想必就是一場味覺盛宴吧。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煙斗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
抽煙斗是輕咬細吮,而非吞云吐霧
抽煙斗與抽紙煙截然不同,一根香煙可以在一分鐘內吸完,而一斗煙卻可以細細品嘗30~40分鐘,一點一滴的品嘗。
煙草在口腔環繞,味蕾一點點地感受那滋味,煙草的香味、勁道、韻味都一一收入口中。
煙斗不是用吸的
抽煙斗不能像抽香煙一樣,一口氣把煙吸到肺里。抽煙斗要像品嘗好酒一般,輕含煙斗,用自然呼吸,應該先吹一口,再輕吸一口,讓口腔的每一寸都細細品味各種煙草的特殊韻味,然后把它從鼻子或嘴慢慢地吐出來,而非吞下去,這也是抽煙斗無害于健康的道理。
抽煙斗不會成癮
因為抽煙斗是不吸進肺里,所以身體只有從口腔及鼻腔吸收微量的尼古丁。如果抽煙斗成癮,表示你的抽法是錯誤的,如果發現這斗煙不再給你甘美的口感與味覺時,表示你今天抽多了,或是你生病了(如感冒、鼻塞 ……)。抽香煙你是受制于煙癮,抽煙斗從頭到尾自己是主人。
抽煙斗是冷靜而酷的悠閑
如果你的煙斗發燙,燙到手指無法拿著,你的技巧就不算到家。一斗煙草燃燒的過程中,煙斗必須一直保持微溫,抽煙斗一定要在身心皆平靜的時候,才能享受它的樂趣。只要煙斗一發燙,就表示你抽猛了,一定要停下來,否則樂趣與享受就消失了。
抽煙斗是最經濟的
在臺灣以臺幣150元就可買到50克相當好的煙草,以中型煙斗用量計算,每50克的煙草可以充填30~40斗,在正確的抽煙斗技巧下,每斗可抽30~40分鐘。相對于一天抽幾包香煙,它是非常經濟的。
在心理學中,煙斗客屬于B型人格
抽煙斗的人是內斂、鎮定、自信、從容、謙遜、低調、睿智,懂得享受人生。
他們屬于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凡事凡物皆取其中道”的那批人,煙斗客細啜輕吐的享受煙斗,溫和而有節制。
抽煙斗的享受有如冥想,抽煙斗的境界有如入定,氣定神開。
煙斗的靈魂——慢
相較于香煙的速時、匆忙和群聚應酬角色,煙斗則是個適合一個人在閑適之時慢慢玩味放松,一只煙斗從盛放煙絲、點火、細品慢抽,一切步驟充滿著復古的儀式感,在快節奏的當下有著難得的“慢下來”的姿態,享用完一只煙斗往往半個小時不自知就過去了。
“慢”,是煙斗生活的靈魂。慢下來,你才能體味到煙草的豐富香氛與無窮演變,慢還使煙斗客的生活更健康,煙斗也可由此得以良好的滋養,還能欣賞到煙斗材質、設計、制作、搓草、裝填、清理的妙處與樂趣所在。
煙斗往往是明星、文豪、藝術家等等隨手不離的物件,沉靜、深邃、智慧這些不著邊際的詞匯好像在煙霧升騰的時刻都變成了具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