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煙味兒,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反感,別說不抽煙的嗤之以鼻,就是抽煙的人很多也不喜歡二手煙。
第一次覺得煙草迷人,是看《春光乍泄》,何寶榮坐上了汽車,點起一根煙,回頭看了看正目送他離開的黎耀輝。
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有一天他真的會失去這個叫黎耀輝的男人,他失去那個深夜跑去給他買煙,拖著生病的身體給他做飯,把床讓給他,自己跑去睡沙發的人。
“何寶榮太作了”,所以那一年提名金像獎男主角的哥哥得票是0。我卻心疼何寶榮,他只是個被黎耀輝寵壞的孩子,因為有恃無恐,才不斷犯錯。
他以為,這個世界總有個人會等他的。
那一根煙,不論是何寶榮還是張國榮的,都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試圖從他們身上的煙草味里,去解讀那些還沒說完的話。我不抽煙,但我想沒人能拒絕一個迷人的、身上有淡淡煙草味的男人。
有人說煙草等于是男人的香水,除了燃燒的香煙,和雪茄,煙斗也有如此魅力。從煙斗缽內燜燒逸散出來的氣味,仿佛透露出煙斗客的性情內涵與人格特質。
下班回家途中,行經一處露天咖啡座,濃郁飽滿的咖啡香中隱約夾雜著一絲熟悉的氣味,哈,有人在抽煙斗!我敏感的鼻子循著那溫潤芬芳的煙草味嗅過去,同時間把視線引導至味道的源頭:一支Billiard造型的Dunhill Bruyere叼在一白發老者的嘴邊,徐徐飄出一縷輕煙。
我放慢腳步。閉上眼用力吸一口氣,嘗試著猜出那老者抽的是哪一款煙草:香甜醇厚而不刺鼻,沒有花果香味,應該是典型Virginia與Burley混合的配方。天曉得究竟我有沒有猜對,總不能冒冒失失地上前問那位老人家要答案吧?隨著迷人香味的淡出,我只想趕快回到家里,拉開煙草柜,在一個個鐵罐或紙包中尋覓今晚專屬于我的味道。
剛開始玩煙斗時,整個人陷在五花八門的煙斗造型中,不同的品牌有各自迥異風格,眼花繚亂得令人驚喜亢奮,永無止境地誘惑著我,于是煙斗一支接一支地買進。直到有一天味蕾突然醒了過來,逐漸懂得了如何品嘗煙草滋味,才發現煙草的世界甚至比煙斗本身更為浩瀚寬廣,我的興趣慢慢從收藏各式煙斗轉變成為搜購各類口味配方的煙草。
供煙斗專用的煙草有多少種呢?上網點擊知名的煙草評鑒網站:www.tobaccoreviews.com,可發現其中收錄了超過2900種以上不同包裝名稱的煙草,分屬于約290個不同品牌,有些大品牌的煙草公司旗下就有近百種口味的煙草可供煙斗客選擇。如果將全世界這些煙草買齊,一天抽一種口味,也要花將近8年的時間才能嘗遍所有不同的煙草!就算專攻特定品牌,要將其生產的所有口味煙草都搜齊,也不是件簡單的事。我抽煙斗5年多以來,累積抽過的煙草逾100種,櫥柜里堆積的各色包裝煙草大概夠我再多抽另一個5年,如果繼續搜羅新口味煙草的話,再過幾年的煙草庫存應該足夠我下半輩子慢慢享用!
或許讀者會感到納悶,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種口味的煙草?讓我解釋給各位聽聽便可了解一二。首先,可用來吸食的煙草因產地以及焙制方法不同而有Virginia、Cavendish、Latakia、Burley、Oriental、Perique等基本種類,這些煙草通常被稱為“基草”(Base),如同用來調制雞尾酒的“基酒”一般,不同比例的“基酒”加以混合,便可產生許多風味殊異的配方,就像變幻無窮的雞尾酒一樣。經調配過的煙草還可以額外添加天然或人工香料,常用的有香草、水果、花香、酒香、堅果、咖啡、巧克力、肉桂等。幾種“基酒”配上香料的組合,又有比例上的差異,就不難想象全世界會有如此多種口味的煙草了。
原本不抽煙的人,后來會成為煙斗客,多半基于兩個原因:其一,喜歡上煙草香甜怡人的氣味;其二,覺得叼著煙斗的形象很帥。簡單來說,一是基于嗅覺,二是基于視覺,也可能同時受嗅覺與視覺因素影響,因而產生對煙斗的認同感。其實較多的人是被煙草香味所吸引,包括嗜抽香煙的癮君子、厭惡煙味的女士小姐們,以及雖不反對別人抽煙但自己從不抽煙的好男人,一旦聞到煙草飄散出的氣味,總會不約而同地贊嘆:哇,好香的味道啊!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能接受煙草氣味,但多數人可以認同這是一種好聞的味道,不像一般紙煙那般惹人反感。
談起煙草的味道,個中奇妙實在不容易用文字加以形容。知名德國劇作家Patrick Suskind在他1985年出版的小說《香水》(Das Parfum)中這么寫道:被人稱作“煙”的東西,其實是由千百種不同的氣味元素組成,閃爍不定,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都在變換組合的形式,重新混成新的氣味組合體。
Patrick SusKind的《香水》被公認為是描寫氣味的經典代表作,他將虛渺無體的味道用文字譬喻敘述得那么逼真寫買,也把人們在體驗各種味道時所感受到的復雜意念描繪得鮮活生動。確實,燃燒同樣的一款煙草,有可能在不同狀態下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感覺:聞起來香甜的,抽起來未必那么可口;抽起來滋味醇美的,旁人卻又未必覺得好聞;就煙斗客本身而言,含在口中的,與經過鼻腔吸入的氣味也是大大不同。
許多煙斗客定期瀏覽的煙草評鑒網站Tobacco Reviews在談論煙草味道時,區分成3個項目來作評斷:一是吸煙者鼻腔所嗅到的氣味(FIavoring),二是吸煙者的口感(Taste),三是旁人所感受的氣味(Room Note)。何必采用那么復雜的方式?就是因為僅憑單一簡咯的標準,是難以體驗煙草那變幻多端、層次萬千的奧妙滋味。品煙就好比品酒,同一款酒讓10個人來品嘗,可能得出10種不同評價,是相當主觀的,而煙的細微分子顆粒,又比液態的酒類更難以掌握捉摸。品煙過程中,味蕾、上顎、喉頭、鼻腔等器官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每一官能的感受范圍以及觸發的體內化學反應都各異其趣。最直接的當然是舌頭上滿布的味蕾所吸收到的味道,甘甜苦澀或辛辣,當下即可判定口感好壞。不過,抽煙斗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吸煙口感是可以藉由呼吸控制煙草燃燒火候,來調整煙味濃淡,而且配方得宜的煙草,在燃燒過程中可展現鮮明層次多重口感,讓每一口煙抽起來都有其獨特感受,一點都不單調無聊。
《香煙:一個人類痼習的文化研究》中提到,吸煙并非不能給人正面的美感,但由于充滿康德所說的‘消極的快樂’,這股迷人的力量使吸煙變得‘超凡’,這種快樂是一種特別的美。
香煙如是,雪茄如是,煙斗更應如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