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煙廠職工活動中心,有位“老煙草”給年輕的同志講,介紹婚宴用煙一定要格局大,放眼全國,不要光介紹本地煙,比如紅色喜慶包裝的“中華”、“紅雙喜”、“好日子”等就不錯。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想起一些煙草上的事情,挺有趣。
1985年我上大學那陣子,同宿舍的一位同學是貴州的,愛抽“黃果樹”煙。他說,抽家鄉的煙,寄托鄉愁。我那時不抽煙,看到這位同學抽“黃果樹”煙,記住了“黃果樹”瀑布。后來,到貴州旅游,我首先想到了“黃果樹”瀑布,現場看了,確實感到震撼。
1988年4月14日上午,陜西省委書記張勃興考察城固雪茄煙廠二車間(今漢中卷煙廠)生產經營情況時說:“效益不錯,煙廠是個搖錢樹”。“你們一定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把煙廠與搖錢樹聯系起來,讓人耳目一新。
1989年我到煙廠上班,在制絲車間呆過。當時有一位車間副主任煙癮很大。他有幾句關于吸煙的口頭禪:“寧可三日不餐,不可一日無煙”;“睡前一支煙,保你不扯鼾”。他一邊吸煙,一邊講故事,興致高昂,神采飛揚。
1994年,我結婚的時候,婚宴用煙是本廠生產的“白公主”煙,有一位領導贊揚我做得對,做得好。我覺得愛自己的品牌,愛自己的廠子,應該。
有一年,我回老家大荔探親,帶了漢中當地產的“朱鹮”煙,給鄰居們也送了幾盒嘗嘗鮮。后來,生產這個煙的廠家關閉了,這種煙也不生產了。有位大嫂認不得“鹮”字,直接說,“鳥鳥煙”,我聽了忍俊不禁。
2000年,我父親去世。2008年,我母親去世。記得當時葬禮上的用煙都是陜西產的金絲猴煙。鄉親們形象地說,關中道耍的是猴,其他煙在這里吃不開。
2024年11月20日晚上,我在陜西漢中某醫院的閱報欄里看到《健康報》上的一篇文章,其中講了生活中容易上癮的物質,比如咖啡、酒精、煙草,等等。我讀了以后覺得很受啟發,原來煙草也容易上癮啊。
前幾天,我到漢臺區圖書館看書,見到一位愛吸煙的朋友,他在室外抽煙時一根接一根,甚至同時抽兩根,嗜煙如命。他偶爾擺擺“龍門陣”,邊吸煙邊講話,感情充沛,振振有詞。他說,吸煙有害健康,但吸煙也有樂趣。
人抽煙大概和喝酒、寫作一樣,都是一種愛好。其實,人無癖不可深交,因為無深情也。作家粱曉聲喜歡寫東西,把寫作當作畢生事業,寫《人世間》115萬字,用鋼筆寫的,可見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他對寫作、對生活有一種深情啊。
有一位同事,今年72歲,愛抽煙。在噴云吐霧的過程中,怡然自得地講他過去在部隊里吹笛子之類的故事,讓人著迷。尤其是1982年進入煙廠工作的事,說煙廠就是一個小社會,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當然也有缺點,人無完人嘛。
其實,現在好多人喜歡抽煙。無法想象有的人離了煙,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在凡爾納的科幻中,無意間到了一個荒島的幾個男人們萬事逐漸全了,過的日子真似天堂一般,但他們還是有一個遺憾——缺少抽煙。到了后來,其中的一個無意間發現有一個地方居然有煙,他幾乎高興得要叫起來,這就是煙對煙民的魅力。
對煙民來說,煙的作用太大了。他們說,飯后一支煙,快活似神仙。人不抽煙,不喝酒,死了不如一條狗。這是自身的享受——對于自身。
而對外呢,煙的好處也多著呢。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每個煙民都有自己喜歡的牌子、規格。煙是友好的使者,是開路的先鋒,里面的學問挺深的。要懂得敬煙的規矩。要注意禮節。比如,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不要抽煙。煙灰、煙蒂、火柴梗不要亂丟,要放在煙灰缸或者指定的專門地點,以免引起火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