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沖村村史館原為黎沖村陳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分為正堂、狀元堂、簡氏兄弟事跡展區、黎沖農耕用具展區等區域。
方寸藏萬象,撫史閱經年。
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街道,有一座被歲月雕琢的村落——黎沖村。這個面積僅0.7平方千米的村莊,有著“狀元村”的美譽。廣東歷史上9位文狀元中,有5位出自佛山,黎沖村占了其中2席。
黎沖,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不僅孕育了歷史上的狀元英才,還是民族卷煙工業先驅者——簡照南、簡玉階兄弟的故鄉。近日,記者走進黎沖村村史館,探尋那些被時光銘記的故事。
黎沖村村史館大門。本報記者 王敏攝
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氏族宗祠建筑,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青磚石地、素墻綠瓦,梁柱上沾染了歲月痕跡的石雕瑞獸靜默注視,見證了歷史的過往。
在村史館側門門楣上,刻有“入孝”“出弟”字樣。它們出自《論語·學而》,不僅體現了黎沖村對儒家思想的尊崇,也映射出其對家庭倫理和社會和諧的重視。推開側門,仿佛打開了歷史的卷軸,嶺南風格的三路三進院落映入眼簾,古舊的牌匾、斑駁的梁柱,訴說著歲月滄桑。
大堂中央,高懸一塊題有“世丕堂”的牌匾,“世丕”二字如同沉默的守護者,無聲地告誡后人要銘記先輩遺志與榮光,肩負起傳承與發揚家族聲譽的重任。
村史館內的陳氏大宗祠是嶺南傳統建筑的代表。 陳賽亞攝
步入側堂狀元堂,眼前是黎沖村歷史上兩位狀元畫像——南漢時期的簡文會與明代的倫文敘。其后,簡文會的后人中出現兩位近現代民族卷煙工業巨子——簡照南與簡玉階。身為愛國實業家、慈善家,他們為家鄉贏得了榮光,家鄉人民也因他們而倍感自豪。村史館特別設立了“簡氏兄弟生平事跡展”,以此緬懷并傳承他們的精神遺產。
簡氏兄弟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以制泥茶煲的技藝辛苦養家。長子簡照南目睹母親的艱辛,為減輕家庭負擔輟學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挑起養家重擔。他日后成為富有堅毅與進取精神的愛國實業家,與這份早年的磨礪不無關系。
后來,簡氏兄弟背井離鄉,嘗試過很多行業,最終將目光鎖定在卷煙工業。在20世紀初風雨飄搖的中國,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民族工業的蕭條,他們毅然在香港創立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在那個外國煙草品牌充斥中國市場的年代,他們不畏困難,提出“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并成功收復部分國內市場。
村史館內的文林郎象征著該村歷史上狀元文化的輝煌成就。簡氏兄弟的“興學育才”理念,正是黎沖村狀元文化的側面體現。王敏攝
在實業救國的征途中,簡氏兄弟以出色的遠見和膽識,為民族卷煙工業爭得了一塊立足之地。他們的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曾因外國煙草公司的打壓而一度陷入困境。但他們不屈不撓,在逆境中重新站起,再次揚帆起航。簡氏兄弟于1909年重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生產的“雙喜”“飛馬”等品牌卷煙憑借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優良品質,逐漸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打破了外國煙草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民族工業迎來了發展契機。
簡氏兄弟抓住時機,設立上海分廠,投入卷煙機生產“雙喜”卷煙,這是“雙喜”卷煙首次離開香港在上海落地生產;將公司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更名為南洋兄弟煙草有限公司,成立上海總廠;招股擴充,將公司改組為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上世紀20年代,南洋煙草進入全盛期,擁有香港、上海、漢口3處卷煙廠,構建起一張相對完備的生產和銷售網絡。
村史館內的簡氏兄弟生平事跡展。王敏攝
展廳中,一張張老照片定格了簡氏兄弟回報國家和社會的珍貴瞬間,他們積極支持革命事業,慷慨解囊賑災,熱心捐助教育……即使跨越百年,人們仍能感受到簡氏兄弟以實業興邦為己任展現出的深厚家國情懷與時代責任感。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民族卷煙工業經歷了深刻變革,南洋煙草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也隨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今,在簡氏兄弟的故土廣東,“雙喜”品牌深深扎根并茁壯成長。在這里,“雙喜”不僅僅是一個卷煙品牌,更是一種歷史的傳承。它承載著愛國實業家實業救國的初衷,也映照著民族卷煙工業的自信與驕傲。在廣東這片熱土,“雙喜”品牌與時代同步,在產品品質上不斷追求卓越,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更在變革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向歷史深處回溯,是為了獲取不斷“向上生長”的力量。在黎沖村村史館,那些關于簡氏兄弟的泛黃記憶,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傳承。它們靜默地訴說著過往的輝煌,激勵著后人繼續在這片熱土上書寫新的篇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