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吳連登回憶中那樣,毛主席在1969年,改抽了雪茄煙。
之所以改抽雪茄,據說與李先念的一次遞煙有關。雖然毛主席總是遞煙給別人,但在開會時一般沒人給主席遞煙。那一年,毛主席在會客室召集領導們開會,坐在旁邊的李先念抽著雪茄煙。毛主席眼巴巴地看著,于是李先念那天給了主席一根。主席接過來,說:“先念啊,你抽這么好的煙,也不告訴我。”
此后毛主席便獨獨鐘情雪茄。而這款雪茄的產地,正是當時的四川什邡卷煙廠。
1964年,什邡卷煙廠接到兩個重大任務。一是要挑選政治合格、技術過硬、有經驗的工人給中央領導卷煙;二是要研制雪茄配方特供給中央領導。經過認真研究,該廠的范國榮、黃炳福、劉宗貴、姜躍秀入選,同時,廠里還研制出了35個配方,樣品試制成功之后送交北京。
在這35個樣品中,其中的1、2、13、33號成為選定產品,部分領導選定的是13號煙,毛主席選定的是2號煙。
“毛主席選的是中淡味的,食指粗的中號雪茄。雪茄的制作技術要求特別嚴格,首先要選上好的煙葉,先進行粗加工,去煙梗;為了增加濕度,要拿越南桂皮、曲酒蒸;然后用特級花茶漂,這個環節中具體操作要根據煙味的不同而變化。之后是晾曬、卷制,最后放在烘箱里烘干,10支一包裝進煙盒,要派專人送上去。”范國榮回憶道。
1971年,受“九一三”事件影響,為了確保毛主席吸食雪茄的安全,中央辦公廳決定將卷制組舉遷至北京。基于不搞對外牌號、便于內部稱呼聯絡等因素,遷移到北京后的生產小組對內便稱為“132”小組。范國榮等4人,正是“132”小組的重要成員。
“132”小組的工作由中央辦公廳直接領導,生產原料依舊由什邡提供,每個月生產15條—20條煙。
1976年,毛主席與世長辭。又過了兩年,“132”小組也停止了生產。
雖然“132”小組和2號煙的故事已經謝幕,但雪茄的傳奇仍在什邡繼續書寫。如今,什邡已成為“中國雪茄之都”,雪茄成了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地標、印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