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過年相親是一門學問,而遞煙,則是這門學問里最微妙的一課。一支煙的分量很輕,但在相親這個特殊場合,它承載的意義卻重若千斤。
一支煙,看似輕飄飄的紙卷,卻暗藏玄機。怎么遞?什么時候遞?遞什么煙?每個細節都透著門道,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人情冷暖。有時候,一根煙就能讓兩個陌生人瞬間拉近距離;有時候,一根煙也能讓一場相親戛然而止。更有趣的是,同樣的煙,不同的遞法,往往會收獲截然不同的效果。
老一輩人常說:“看人下菜碟,送禮遞煙都是有講究的。”這話在相親市場上尤其靈驗。有的人遞煙像遞令箭,氣勢洶洶;有的人遞煙如遞名帖,彬彬有禮;也有人遞煙仿佛在丟垃圾,漫不經心。每一種姿態背后,都是一種態度的流露。遞煙的時機同樣重要,進門就遞顯得太急切,聊到興頭上再遞又顯得太刻意。一切都需要拿捏到位,火候要恰到好處。
前些日子,小區里的王大姐操持了一場相親。男方是個老實小伙,規規矩矩地帶著精心準備的禮品登門。本以為會是一場愉快的見面,誰知女方這邊幾個表兄弟圍坐在客廳,上來就甩出一包廉價煙:“來,兄弟,嘗嘗。”語氣里帶著幾分輕佻。更讓人尷尬的是,遞煙的時候,煙盒都沒捏穩,幾支煙灑在了茶幾上。男孩接也不是,推也不是,最后禮貌地說自己不抽煙。沒過幾天,這門親事就黃了。
“這些年輕人,”王大姐嘆氣,“連遞根煙都不會,還想說媒?就是再便宜的煙,好歹也要用雙手遞過去,這是尊重。”
倒是隔壁李師傅家的相親有意思。那天,男方一進門,李師傅沒有急著掏煙,而是先和小伙子聊了幾句。等話題漸漸熱絡,他才不動聲色地從抽屜里取出一包珍藏的軟中華:“小伙子,來一支?”男孩先是推辭,見李師傅誠懇,才接過煙,小心翼翼地點上。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從煙草聊到人生,從工作談到理想。一支煙的功夫,居然像認識了很久的老友。
這門親事后來成了。訂婚那天,李師傅抽著女婿送的煙,笑著說:“我這人啊,看人就看三點:遞煙時的推讓、點煙時的姿勢、聊天時的眼神。這三樣要是真誠,這人八成不會差。煙是個引子,主要還是看待人的態度。”
確實,煙民都懂,遞煙是門藝術。一根煙遞出去,可以是施舍,可以是敷衍,可以是考驗,也可以是誠意。過年相親,更是如此。有人拿煙顯擺,一上來就掏出名貴香煙,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闊氣;有人用煙試探,先遞個便宜煙看對方反應;也有人把煙當做拉近關系的紐帶,在恰當的時機遞上一支,換來心與心的交流。
煙盒的檔次從來不是關鍵,關鍵是遞煙時的那份心意。有時候,一支便宜煙配上真誠的微笑,勝過一支名煙加上虛偽的笑臉。在這場既重形式又重情意的相親禮儀中,遞煙這個細節,往往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每年春節,相親市場上都在上演著各種“遞煙記”。有人因為一支煙結緣,有人因為一支煙失意。細細品來,這遞煙之道,還真是見人見智、察言觀色的一門大學問。或許正是這樣的細節,才讓簡單的遞煙變成了考量人品的一面鏡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