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是從石口子那邊蔓延過來的。起初不過是幾滴淡墨,洇在云絮間,轉眼就暈染成一片琥珀色的海。我站在煙田的田埂上,看風把余暉卷成細碎的金箔,簌簌落在肩頭,仿佛接住了整個黃昏的溫柔絮語。
夜幕里的煙田宛如一片靜謐的深海,在煙農的鋤頭聲里,卻涌動著驚人的生命力。煙苗的葉片在微微震顫,每一次呼吸都在進行著精密的光合作用。那些破土而出的小苗,正用稚嫩卻堅定的力量,頂開厚重的泥土,一個勁地向上長。
在得德村的一處煙田里,煙農的微耕機記錄下了令人驚嘆的畫面,煙苗嫩芽的細胞壁在暮色里不斷分裂,細胞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有序排列生長,一片、兩片、三片……這便是煙海的水滴,也是生命的絮語。傍晚,一株幼苗突然 “抖落” 身上的泥土,露出蓬松的絨毛,仿佛在宣告自己的勝利。這些煙芽看似柔弱,卻在黑暗中完成著生命的壯舉,它們的每一次生長,都是對煙農辛勤勞作的最好回應。
其它煙苗的影子在田里搖晃,像被揉皺的信箋。前久移栽在煙田里的煙苗,已出落成現代煙草農業的詩行。那些未寄出的心事,也在煙田里悄悄生長,葉子每一圈紋路都藏著欲言又止的溫柔。煙葉沿著薄膜長高,不知何時已織就一張綠毯,覆住了歲月的棱角。
而在下得村里,霞光為房頂披上霧紗。煙農們借著柔和的燈光,在三言兩語地盼望著秋的豐收。他們的嘴唇輕輕掠過煙芽,動作輕柔卻迅速,生怕驚擾了這片寧靜。“這幾天的煙苗,應該是活得好好的,怕不要澆水了吧?嗯,都澆了四次水了,應該成活了,也澆不透了。” 老煙農的話語中,滿是對煙田帶來收獲的敬畏與期望。
令人敬畏的是烤煙連片地里的 “節水滴灌”。遍布每一墑的小管子如同神經末梢,將抗旱水、營養液、農藥水適時傳輸到每棵煙苗,呵護著幼苗的生命。一旦水珠出現波動,就說明源頭沒水了。“得趕緊加水,不然即使安裝了滴灌帶,也不起作用。”“是的,我家的,前幾天就沒水了,好多煙苗都萎蔫了,差點就死了。”在煙田里,煙苗享受著無微不至的 “呵護”,生長周期縮短,產量和品質卻大幅提升。這是煙區的絮語。
這里的烤煙不使用違禁農藥,都采用物理防蟲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太陽能殺蟲燈在夜間閃爍,吸引并消滅害蟲;蚜繭蜂大軍則負責捕食蚜蟲,守護著煙葉的健康。“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發展,讓土地永遠保持生機。” 技術主任劉天飛的話語中,傳遞著煙草部門對培育生態煙葉的重視。
在宣威煙區,越來越多的種煙鄉鎮開始推廣綠色煙葉技術。煙稈不再田邊堆放,而是被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畜禽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成為有機肥的重要來源;殘膜不再是污染,又被回收重新利用……這些舉措不僅保護了煙區農業耕作環境,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讓現代煙草農業與自然和諧共生。
遠處傳來歸鳥的啼鳴,翅膀掠過煙田時,抖落幾縷晚霞。煙農家的玻璃窗透出暖黃的光,有燈光裹著飯香飄來,混著暮色里寧靜的煙火氣息。孩童的笑聲從堂屋深處蕩出來,驚起檐下歸巢的雞群,撲棱棱的振翅聲里,仿佛看見金色的煙葉層層疊疊整齊地堆碼在豐收里。
暮色漸濃,最后一抹霞光沉入地平線時,整片煙田都浸在蜜色的寂靜里。晚風掠過田埂邊的樹梢,搖響樹上的銅鈴,熟悉的風聲里,我忽然懂得,所謂歲月靜好,其實就是光陰在青磚黛瓦間和青綠的煙田里迎來的新生,而我們恰好途經了它的夢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