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群煙草公司“飛馬牌”煙標。中國煙草博物館供圖
它誕生于抗戰艱苦時期,承載著革命將士們必勝的信念;它是新四軍的“硬通貨”,憑著過硬的產品品質,飛出根據地,有力保障了抗戰供給。
在中國煙草博物館內,館藏著一張“飛馬牌”香煙創牌時的煙標,煙標上的“駿馬”奔騰,充滿了力量和勇氣,喚醒歷史深處一段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
時光的指針撥回到1941年。當年1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新四軍部隊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繼續開展對敵斗爭。
然而,由于日偽封鎖,淮南抗日根據地供給困難,新四軍戰士們因為沒有煙抽,常常用紙卷樹葉、麻葉來代替香煙。時任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的張云逸看到后深受觸動,與新四軍有關部門同志商量后,決定入股淮南“群眾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抗日根據地第一家股份合作制公司,除滿足軍需外,其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配合軍事行動開展對敵經濟斗爭,更好保障根據地建設。
群眾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更名為新群煙草公司,并于1943年在安徽銅城投產。
為充分體現品牌寓意,新群煙草公司專門請淮南日報社的同志繪制了一幅展翅飛騰的駿馬畫,以此作為商標,并依托報社印刷廠,解決了包裝印刷問題。創牌初期,煙廠狠抓產品質量,精選當地優質煙葉原料,嚴把每一道工序。因此,“飛馬牌”香煙一經推出,便深受根據地軍民的喜愛。
為擴大“飛馬牌”香煙銷路,讓它飛到敵占區去,以得到更大的效益,新群煙草公司還想了一個“偷梁換柱”的辦法:從上海精印大批“大英牌”香煙空殼,然后裝上“飛馬牌”香煙運出去。于是,“飛馬牌”香煙迅速在敵占區熱銷。敵占區的群眾給這種煙起了一個暗語:“四爺的煙”。“四爺”指的就是新四軍。新四軍以此籌集了大量資金換購藥品、鋼材等根據地急需物品。所購物品有力支援了對敵斗爭。
1944年下半年,考慮到根據地經濟建設情況,上級決定將新四軍部隊企業移交給地方統一領導。新群煙草公司與另外幾家煙草公司合并,組建成了新群煙草總公司,繼續生產“飛馬牌”“工農牌”和“神龍牌”等品牌香煙,每天最多能生產2500多條。
解放戰爭時期,“飛馬牌”香煙又立下汗馬功勞,被銷往國民黨統治區,繼續為軍隊物資采購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1949年5月,上海解放,新群煙草公司的一部分員工也來到了這里。他們也將“飛馬牌”香煙的技術與工藝帶到了上海。
而后,上海國營中華煙草公司(后并入上海卷煙廠)采用“飛馬牌”香煙商標,改良了配方,并以“解放區名煙”為名進行宣傳,讓愛國熱情根植人民心中。一時間,“飛馬牌”香煙銷量大增。
斗轉星移,精神永恒。“飛馬牌”香煙,源自英勇的新四軍,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以其獨特的姿態,保障了市場供給,增加了根據地的財政收入。如今,穿越歲月長河,在人們心中,“飛馬”不僅僅是一個卷煙品牌,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品格的象征,激勵著后來人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持續吹響傳承與奮進的時代強音。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