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黎明夜校部分師生合影,前排右一是黎明夜校校長、地下黨員蔣瑛,前排左二是煙廠女工、地下黨員夏良珍
百年芳華逐夢行,初心未改憶當年。
上海卷煙廠的前身,是英美煙公司于1925年開設的通北路煙廠,又稱英美煙三廠,1934年改名為頤中煙三廠。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至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14年來,英美(頤中)煙三廠工人在黨的領導下,踴躍參與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用行動詮釋了偉大抗戰精神。
2025年,上海卷煙廠迎來建廠百年華誕;2025年,亦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歷史的烽煙與現實的榮光在黃浦江畔交織。上海煙草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與黨的領導密不可分。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如今正化作澎湃動力,推動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壓迫與反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前,英美煙公司的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財富,在英美煙三廠建廠初期,就加緊了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當時工人每天要工作10小時以上,生產任務緊急的時候,甚至要工作十六七小時,早晨5點進廠,晚上12點才放工。繁重的勞動、苛刻的制度、惡劣的環境,使工人一跨進煙廠大門,就像踏進“地獄”。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對英美煙公司資本家的殘酷壓榨,英美煙三廠甫一建廠就成立了黨支部,在黨的影響和直接領導下,工人的思想覺悟和斗爭方法有所提高,罷工運動取得多次勝利,也成功參與了大革命時期的兩次重大反帝反封建斗爭。1927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英美煙三廠地下黨支部遭到破壞,但煙廠工人并未因此而屈服,仍在持續不斷地斗爭,為此后的抗戰埋下了革命的“火種”。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又在上海挑起事變,隨即爆發“一二八”淞滬之戰。其間,英美煙三廠工人響應黨的號召,熱情支持十九路軍抗擊日軍,積極參加捐款勞軍和反對《淞滬停戰協定》等活動。
為了加強對英美煙三廠工人抗戰斗爭的領導,中共滬東區委于1932年9月重建英美煙三廠地下黨支部。然而,在王明左傾路線影響下,英美煙三廠地下黨支部在發展黨員過程中混進奸細,導致英美煙三廠地下黨組織又一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就在這最黑暗、最艱苦的歲月里,我黨通過抗日救國會舉辦的黎明夜校,再次把革命的火種傳遞給英美煙三廠工人。1934年,地下黨員徐明清老師在浦東女工夜校發展了英美煙三廠的錫包間女工張德珍、朱冰如入黨。1937年6月,頤中煙三廠的女工夏良珍在黎明夜校由地下黨員蔣瑛介紹入黨,為頤中煙三廠地下黨組織的重建創造了條件。
這些“星星之火”,在戰火中淬煉出“自力更生、團結抗爭”的精神,為民族煙草工業注入不屈的靈魂,也為此后黨領導的抗日斗爭增強了組織力量。
救亡與抗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燃起戰火。在廣大人民的支援下,上海駐軍英勇抵抗,整個上海到處燃燒著抗日救亡的熊熊烈火。然而,由于日軍11月在金山衛登陸,國民黨軍隊抵抗不力,不久上海淪陷,租界淪為“孤島”。
抗日戰爭前期,頤中煙三廠托庇于租界,供銷渠道未受嚴重影響,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提出“黨支部要直接建立在產業里,要準備在敵人統治區域內長期堅持斗爭”“把黨的力量建立在重要的骨干企業里”等斗爭方針,鑒于頤中煙三廠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卷煙廠,是重要的外商企業,上級黨組織決定重新建立頤中煙三廠黨組織。
1938年夏,時任中共江蘇省委工委書記的馬純古把夏良珍的組織關系轉到頤中煙三廠,夏良珍通過讀書會和交朋友等活動開展黨的工作,半年內相繼發展了丁月玲、戴林娣、陳炳南、陳啟英、韓翠娥等女工入黨。1939年3月,在新閘路一間平房內,馬純古主持會議,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頤中煙三廠地下黨支部,頤中煙三廠黨組織在漫天的抗日烽火中又一次“涅槃重生”了。
在那段沸騰的歲月中,頤中煙三廠工人抗日救亡情緒日益高漲。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關心下,頤中煙三廠在重建黨支部后一年左右時間,通過讀書會、夜校、儲蓄會等對黨員、工人加強抗日救亡教育,團結了群眾,積蓄了力量,擴大了黨的影響,壯大了黨的隊伍,并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
當時,煙廠地下黨員和積極分子先后參加了“一二八”公祭、“三八”婦女節、紀念九一八事變五周年、抗議七君子被捕等抗日救亡活動;夏良珍參加了職業界救國會和國難教育社,積極從事宣傳抗日、散發傳單、抵制日貨等活動;丁月玲、戴林娣等青年女工利用夜間納涼的機會,上街宣傳抗日;喻貴明等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劇目;陳心慈等與學生、店員一起上電臺演唱《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抗日救亡歌曲,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在抗戰期間,遵照黨的指示,煙廠地下黨員和積極分子盡管自己缺衣少食,還是作為后方服務團積極參加“節約救難”“節約獻金”等活動,開展抗日宣傳、慰勞抗戰將士等工作。夏良珍在難民收容所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不辭勞苦地搶著開展難民登記、分發飯票、服務病員等工作;曾參加過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戴林娣宣傳抗日,為支援新四軍募捐寒衣,不但工友們踴躍捐獻,就連部分市民也慷慨解囊。
支援與報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進入租界接管頤中煙三廠,以極為殘酷的手段來壓迫工人,還停止了商品煙的生產,專門制造軍用品“旭光牌”卷煙。當時物價暴漲,物資奇缺,煙廠工人每星期只開工一兩天,每月工資僅能買一兩斗米,工人食不果腹,只能采取開慢車、出次品、減產量等怠工辦法和日本大班周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經濟戰略。
為了積蓄革命力量,等待斗爭時機,煙廠黨支部除團結帶領群眾通過開慢車、跑單幫、打短工等方式共渡難關外,還遵照上級黨組織提出的“一切行動社會化,政治上活動不要突出,隱蔽性要強,要多做群眾工作,做群眾知心朋友”,以及貫徹黨在敵占區工作“蔭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等指示,團結群眾、隱蔽精干、積蓄力量,暗中發展和壯大黨的隊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時,頤中煙三廠黨支部先后發展了王靜、陳三連、周曉華等人入黨,進一步擴大了支部力量。到抗戰勝利前夕,頤中煙三廠黨支部實際上已成為擁有60名左右黨員的堅強戰斗堡壘。
在抗戰時期,特別是皖南事變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新四軍需要大批骨干,因此,頤中煙三廠黨支部組織黨員源源不斷支援新四軍根據地工作。
1940年1月,頤中煙三廠地下黨支部成員陳炳南、韓翠娥先后離廠,參加新四軍;同年下半年,陳啟英也離開上海,為新四軍開展地下交通工作;之后周曉華、喻貴明、薛善璋、徐鄂等10余位地下黨員相繼離廠前往根據地,為支援蘇北根據地建設、支持根據地的武裝斗爭以及黨的地下交通工作作出了貢獻。
這些同志在政治上忠誠可靠,在擔任黨的地下交通員執行護送干部、文化名人、進步學生和傳送上級情報時,多次穿越日軍封鎖線,又多次經受敵偽崗哨盤查,特別是日本憲兵常常通過封鎖線的帶引人進行攻擊盤問,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但他們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出色地完成上級黨組織交辦的任務。如陳啟英在短短半年時間往返蘇滬10余次,先后護送了50余名文化名人、進步學生進入革命根據地。
積蓄力量,蓄勢待發。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上海形勢日益險惡,為了保存敵占區干部的有生力量,黨中央決定將江蘇省委領導機關轉移到淮南抗日根據地。在完成這一戰略轉移期間,周曉華等交通員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出入日軍嚴密封鎖的敵占區與根據地之間,在關卡林立、崗哨密布極度險惡的環境下,先后護送江蘇省委多名同志進入抗日根據地,光榮地完成了黨交辦的任務。
追古思今,道在作者;登高望遠,時復樂之??箲饡r期,上海煙草工人在戰火中艱難求生,用堅韌書寫救亡圖存的悲壯篇章;新時代里,上海煙草集團將繼續以偉大抗戰精神為帆,以創新驅動為槳,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海洋里乘風破浪、再創佳績。
頤中煙三廠黨組織輸送了一批地下黨員參加新四軍地下交通等工作。左二為頤中煙三廠地下黨員陳啟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