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皮火車應該全列禁煙嗎”這一話題再次引發了公眾關注,并且登上了網絡熱搜,引發熱議。
原因起源于,山東的王先生經常往返北京和濟南,之前多是乘坐高鐵,并沒有遭遇二手煙的煩惱。但在去年12月中旬,自己因為行程變化的原因,乘坐的是K102次普速列車。在車上,他在列車的車廂連接處,發現設置的有吸煙區,并且有多位煙民在此抽煙。王先生說煙霧飄進了車廂里,6個小時的旅途,讓他倍感煎熬。當時,他還將列車吸煙區的情況,錄制下了視頻。在找列車長反映吸煙的問題時,列車長表示,我們這里就是設置的有專門的吸煙區,供煙民吸煙的。王先生表示,自己乘坐高鐵時,全車禁煙就沒有遭受二手煙的侵害。而為什么坐普速列車,就要呼吸二手煙,不能保證自己呼吸清新潔凈空氣的權利呢?事后,王先生以呼吸清潔空氣的身體健康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為由,向法院遞交了訴狀。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當中。
對于普通列車能否抽煙這個問題,12306客服人員表示,目前我們國內,除了高鐵全列禁煙之外,普通列車在車廂連接處一般都設置吸煙區,而且有煙灰缸等吸煙用具,列車工作人員通常也不會禁止乘客在吸煙區吸煙。
該案例登上網絡熱搜,有網友表示“支持普通列車全列禁煙,取締吸煙區”、“火車設置吸煙區,包含了吸煙者的利益,但侵犯了不抽煙者的合法權益”。還有網友認為“普通列車設置吸煙區,是因為車廂連接處有抽風作用,煙霧并不會擴散進車廂,因此可以吸煙”、“普通火車動輒十幾、二十幾個小時的旅途,如果不能抽煙的話,對煙民來說確實煎熬”、“有些乘客就是為了能夠在車上吸煙,才選擇不坐高鐵、飛機,而選乘普速列車”。
也有網友提出了建議:“專門設置吸煙車廂,如果有吸煙需求可以專門買吸煙車廂。”
一些傳統媒體對此也紛紛發聲,大部分觀點認可“綠皮車禁煙要向高鐵看齊”,但瀟湘晨報一篇“綠皮車全列禁煙 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的文章更被網友認同,文章認為:
就之前的數據統計,我國至少有三億煙民,而且其中不少人對煙的依賴程度很高。在選擇坐綠皮車的人中,經濟能力弱的人又占絕大多數,在遠距離出行時,綠皮車是他們首選的交通出行方式,一般都要坐兩三天甚至更久,所以對于有煙癮的人來說,不能吸煙無疑是很煎熬的。如果真的突然實行全列禁煙,很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負面情緒,這樣列車工作人員的禁煙工作是很難繼續,所以,相比“全列禁煙”,完善吸煙區會是更加穩妥且人性化的選擇。
與其打破先例,不如完善服務。綠皮車過道連接處允許吸煙,已經是一件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它與如今全面禁煙的高鐵無論是從環境還是速度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鐵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實行嚴厲的禁煙制度,是因為高鐵在高速的情況下,任何一點火星都有可能引發火災,進而危及顧客的生命安全,所以大眾從一開始就有“高鐵上不能吸煙”的意識,在高鐵上也愿意遵守禁止吸煙的規定。我們的慣性思維就是如此,對于意識里已經允許的事,我們是很容易接受的,但反過來,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排斥。對那些有煙癮的就是,綠皮車允許在過道吸煙的意識已經形成,如果突然不被允許了,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件比較難適應的事。
當前,世界各國都將控煙上升為國家政策,我國也是提倡“控煙”,而不是一上來就提倡禁煙。很多人戒煙也是這樣,如果一開始戒煙就要求他一點不沾,那么后面戒煙成功的概率幾乎為零。所以綠皮車全列禁煙是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的。
物不能動,易改,人雖能動,改難。目前綠皮車禁煙是難以做到少數服從多數的,公眾想要更加舒適的公共環境的需求我們不能忽視,那些少數人的感受我們也不能忽視,禁煙需要兩者兼顧。綠皮車強制實行全列禁煙,加劇矛盾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與其治人不如易物,給那小部分人一點時間和空間,也給大眾的舒適的環境。(作者為長江師范學院? 梁孫麗)
其時,在具體的實踐中,普速列車禁煙也已經“行之在路上”——據2020年5月31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消息,目前已經有9個鐵路局集團公司的100列普速列車實施全列禁煙。
從現實情況來看,乘坐綠皮車的大部分確實是收入水平較低、年紀較大的乘客,要求這部分人群在長時間的旅行中完全不吸煙,執行難度確實很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直面現實,過猶不及,一點一點向目標努力,需要大家的努力和推動,也需要時間的驗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