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FOA批準PMTA許可」中提到了有四款口含煙獲批,引起不少粉絲的好奇,什么是口含煙?它和常見的卷煙有何區(qū)別?本文來做一個科普,所有內容皆來自網絡,歡迎交流指正。
源自瑞典,流行于歐美
口含煙,也被稱為唇煙,誕生于數(shù)百多年前的瑞典,最初是通過鼻子吸入煙草粉末,也就是鼻煙的形式,后來逐漸演化為現(xiàn)在的唇煙形式。
在瑞典,口含煙被稱為「SNUS」。1637年,「SNUS」一詞第一次出現(xiàn)在瑞典官方文件中。18世紀末,瑞典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煙草,為口含煙的出現(xiàn)、定型打下了基礎。
經過數(shù)代人的試驗,口含煙的制作方法相對固定下來:將煙草、碳酸鈉及水加以混合研磨成粉狀,添加香料成分,如香檸檬油、玫瑰油、甘草和辛香料,經過高溫滅菌后方可食用。
早期,口含煙多為小盒散裝銷售,食用時揉成一小團,再塞入上唇與牙床之間。緩慢釋放尼古丁,但是不能咀嚼、吞咽。
上世紀70年后小包裝開始流行,將口含煙裝在類似小茶包的袋中,大小比條狀口香糖大一些。相較于散裝,小包裝食用起來更加干凈衛(wèi)生。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卷煙有害」逐漸成為瑞典社會共識,于是瑞典人開始減少卷煙消費,轉而復古地食用口含煙。而后,在控煙政策的影響下,口含煙在瑞典逐漸成為煙草消費的主流產品。
目前,口含煙主要流行于北歐地區(qū),如瑞典、挪威、丹麥等國家,此外俄羅斯、美國等國家也有消費市場。
無煙≠無害,口含煙也有風險
由于是無煙產品,消費口含煙時不會吸入煙霧,因此對人體的危害相對低很多。不過由于含有尼古丁成分,依舊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產生成癮性依賴。
早期口含煙制作中有發(fā)酵環(huán)節(jié),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隨著新型巴氏殺菌法的引入,口含煙中的亞硝胺含量得以大幅降低。
近些年,以草本成分為原料的新型口含煙成為市場新寵,這些產品宣稱不含有煙草,但含有尼古丁成分。由于是無煙草制品,在監(jiān)管上也留有空白,各個國家的政策也不一樣。
對這些新型口含煙,國內尚未有明確的監(jiān)管政策,在淘寶上就能搜到相關產品,大概有數(shù)百條銷售鏈接,銷量最高的店鋪有近千條的交易記錄。不過和傳統(tǒng)煙草、電子煙相比,這仍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
有趣的是,國內已經有機構開始布局口含煙產品。據媒體報道,2016年末上海新型煙草制品研究院推出了自主研發(fā)的「金鹿」口含煙,分薄荷和紅茶兩種口味,主要銷往菲律賓、日上免稅店。
參考資料:
1、https://www.sohu.com/a/154342222_99932412
2、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333535
3、https://baike.baidu.com/item/Snus/10958422?fr=aladdin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