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被大人反復教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跟著陌生人出門。我們都是成年人,如果你是煙民,對方也是一位煙民,大街上,相互打量,對方遞給你一根煙,表示友好還是其它,你是接過來點燃,還是拒絕,還會是個什么態度呢。
我們的耳畔,想起的話,總是老人們說的,現在這社會太復雜了,出門了,一定多加小心,不要被人算計了。網上還流行,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話里話外的意思表達,就是千萬別相信陌生人,不要被表面的善意和欺騙坑了蒙了,等醒悟過來的時候,就晚了。不過,對于我們來說,走在大街上,迎面走過來一位陌生人,掏出煙,看樣子正想吸煙,這會兒看到你也在等公交、閑站著、等人或者也在看著他,很主動的,他遞過來一根煙,你是接呢,拒絕,還是搖搖手,表示自己不吸煙,還是有怎樣的考慮呢。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不認識,為什么要給我發煙呢?點點頭,善意的笑笑,搖搖手,表示感謝了,也表示我不吸煙,這就好辦了。直接拒絕的意思,很直白了。我不吸煙,你發煙,我表示感謝,謝謝你的好意,但我不吸煙,就是這回事。我也對你表示好意了。這種拒絕是直接的,也是我內心的直接表示,沒有什么套路也沒有什么婉轉。這是大多數人的大多數基本的反應。
第二種,就是對方遞過來一根煙,我沒有伸出手,心里在想,是表示個什么呢。借個火,還是試探,表示善意呢。還是想結交,等我的反應呢。如果我不吸煙,我一般情況下,當然是不帶火的。要是我吸煙了,一般而言,我身上是會帶火的。我拒絕了接著你的煙,但我會給你提供打火機或者火柴,這,你也是會有心意的。你的煙,你拿著,我不吸,要么我剛剛吸過幾根煙,要么我這會兒心情不好,不想吸煙。你就留著吧。我的打火機給你用,這也沒毛病吧。相信對方,也是會理解的。
第三種,你遞過來一根煙,茫茫人海,你為何就盯上我了呢。我慢慢伸出手接著,你自顧自點燃,想要給我點燃,我表示感謝,搖搖手,想這會兒不吸煙,就是只拿著吧。我的心事里,平白無故的,你給我煙,我能給你辦事、幫忙或者指路,還是你需要什么問話之類的呢。我就等著,你抽你的煙,我等你的消息呢。沒話,這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呢。還真的猜不透啊。打量著你,我在想你也在想,是否我太主動了,給人家造成了一點點壓力呢。要不然,這是個什么事情呢。
第四種,就是對方遞過來一根煙,我接過來了。對方要給我點燃,我表示感謝,不需要。對方自己先點燃,看著我,不說話,這是什么鬼呢。我慢慢掏出我的打火機,在手上把玩著,似乎想點燃,又似乎只是把玩著打火機,給你一種無形的壓力?可能嗎。看著對方嘴巴里幽幽冒出煙來,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拿著打火機,掏出自己的煙,給自己點燃,也給對方發一根煙,表示我的謝意。對方什么態度呢。接下來,我也想要給對方點燃,對方表示可以,就吸上了我的煙。我表示友好,也吸上了對方給的煙。兩清了,誰也不欠誰的。
第五種,對方遞過來一根煙,我瞪著眼,你干嘛呢。瘋了嗎?我吸煙么?你知道我吸煙么?就給我發煙,這人,神經了。還是我潛意識有問題呢。看不見大街上標牌上,清楚地寫著“文明吸煙”的字眼嗎?這人,自己不講究,還給大街上的人胡亂發煙,就是個什么人呢。什么心理呢。難道不成是大家都吸煙了,這景觀就法不治眾了嗎?我的天哪。是不是我想多了。還是人家看著人群中我善意一點兒,就只給我發煙了。這,難于接受啊。從小大人老人就給我說,社會太復雜,要當心。別人的東西,無緣無故的,咱不能拿。你自己去吸煙吧。
第六種,就是很極端了。人家遞過來一根煙,管它三七二十一,就只管拿起來吸著。什么套路、什么老人言、什么心理反應,只要人家尊敬我,給我發煙,一根煙的事兒,會有什么鬼呢。我不怕。你只管拿來就好。咱喜歡。你要是喜歡吸煙,我也會給你發一根呢。來嘗嘗我的煙,也未嘗不可呢。這就是個例了,偶然偶發的因素。倒不是這人喜歡討便宜,還是喜歡占小利,他只是這樣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喜歡熱鬧和人多處。他的心底里,人都是好的人呢。
這每一種表現和現象,你說,要有絕對的對與錯,似乎也沒有的。但每一種現象背后,總會隱藏著多多少少的心理反應。或者是應激的、直接的,或者是委婉的、間接的,或者是善意的、不帶私利的,或者是什么都沒有,就只是偶發現象。但我們作為成年人,還是應該有一點兒基本常識的,那就是心懷善意善念,從不想著從別人身上占便宜、討便宜的就好。
善意都是相對的。我們的對于人與人的看法,也是相對的。陌生的人、陌生的場景、陌生的表示善意,我們看在眼里,是不是會喜在心上呢。這就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事一議,還是穩妥些的好。
假如,明天,你走在大街上,陌生人遞過來一根煙,你是接住呢,還是搖搖頭擺擺手表示拒絕,你是笑一笑委婉表示,還是瞪著眼斥責,搞個什么鬼。我們都是別人眼里的風景,默默看著這一切,這是否都是真實的存在呢。
陌生人遞過來的煙,該不該吸?這的確是個話題。值得討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