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或者不吸煙,本來是一件純屬個人喜好的事情。可以自由按照個人的真實意愿做出選擇,這個權利你是有的。誰也無法干涉和阻擋。
可是,我聽到過一種風俗,就是遇到人家家里過“喜事”,譬如給老人賀壽、給孩子結婚、給去世的老人過三周年紀念、搬家喬遷等等,都算是有喜討喜的好日子。
這時候,主人家要是給前來幫忙或者來家里的客人們敬煙,你就得必須拿著,嘴巴里還要說“同喜,同喜”“賀喜了”“沾喜氣了”等等好言好語,讓大家都沉浸在喜氣洋洋之中。
不接煙、不吸煙的人,應該怎么辦呢。你可以有三種選擇,但前提就是——你必須先把喜煙接在手里,不能把喜拋回去。自己要得喜、有喜、討喜到手里,才好。
第一種,你把吸煙接過來,給主人家說些好言好語。就順手掏出打火機,點燃,品吸一下,就連聲說,好煙,好煙,有喜,有喜。同喜了。
這周圍的大家都會對你刮目相看的。這人會說話,話中有喜,吉利吉祥,大家都會伸出大拇指敬你贊你的。
第二種,就是你把吸煙接過來,也給主人家說些好言好語。可你不吸煙,轉過身,可以把喜煙敬給吸煙的人,這就叫“討喜送福”,還是個大氣從容的好人。
用另外的巧妙的辦法,既給主人家一份面子,也給自己臉面上貼了金。還給身邊人送了喜福,這一舉幾得的好事情,想必沒有人會說你不懂禮數的。
第三種,你接過主人家的喜煙,就連聲說了幾句好言好語送祝福。你是真心的。可是你不吸煙,你周圍的人手里都有煙,你眼瞅著沒辦法把喜煙給別人送出去,窩在自己手里還浪費了資源。
這怎么辦呢。自己轉過身,你可以找個拆散的煙盤里,自覺主動把煙整齊放置好。也算是找一種周到圓滿的解決辦法了。
前提就是,你要把喜煙接過來,你要對主人高聲說些祝福話,好言好語祝福主人家和他的子女、老人等等。
如果你不接住這根煙,就是不懂禮數、不給主人家面子,你臉上無光,主人家的臉上也沒有光鮮。這樣一來,都不好了。我們看得懂、說得出,入鄉隨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應該提前問問這里的風俗人情,往來習慣和禮數等等,免得自己先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這就不好辦了。
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對于我們沒有接觸過的人來說,的確是有點難了。
但代表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如果前往當地,就應該問問清楚,不能出笑話,熱心還辦了壞事情。這樣的結果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不能拒絕的“喜煙”。我們了解清楚之后,就會知道這樣的風俗習慣還有許多。
當下一次我們接觸到了,認識清楚了,就會感覺這里的人民好客、群眾喜歡熱鬧,這樣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的還是一種文化禮儀熏陶和傳統文化的浸潤。當再有這樣的場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當老師了。
稍微懂一些不同地域的生活習慣,掌握一些當地群眾的風土人情,這對于我們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了解地域文化特色,還是挺有幫助的。有些東西,深入了,就知道背后的深意。
有些事情,就和我們一樣有其背后的故事。我們作為煙民,還是煙草人,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基層一線人員,都應該懂得這些禮儀禮數,為傳統文化傳播和刷新形象提供鮮活的遺存。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民族聚集的國度。各地的吸煙習慣和風土人情眾多,假如下一次你再見到了接到了喜煙,總會說幾句好言好語祝福主人家吧。
先把喜煙接在手里,道聲喜,在喜滋滋點燃,讓這喜氣喜氣洋洋洋溢在臉上心上,這主人家的禮數算是到位了。你這形象也有了光彩了。
雖然俗話說,不知者不為怪。
但我們知道了遵循了這些風俗習慣,人家一家會主動伸出大拇指稱贊的。
這時候,我們就會深入體察了解這些風俗背后的寓意,里面都是美好的、充實的、飽滿的,因為這就是我們普通大眾對于美好生活一以貫之的向往和追求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