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B站“倒霉區”UP主“是莫叔叔嗎”一個吐槽室友寢室內吸煙的視頻沖上B站熱搜,從標題《求求你們少抽兩口吧!!!》到開場第一句話“啊我說有沒有人能救救我啊”,憤怒、卑微、無助、彷徨,種種情緒從屏幕內噴涌而出,直白飽滿到每個觀眾都能輕易拿到這場閱讀理解的滿分。
天下人苦二手煙久矣
不出所料,無數曾遭受二手煙折磨的人紛紛聞“煙”而來,齊聚評論區和彈幕高呼“大漏特漏!”并現身說法。瀏覽下來不難發現,常年霸榜“吸煙厭惡行為”的TOP2當屬“室內吸”和“邊走邊吸”。
“室內吸”無需贅述,寢室電梯練歌房,網咖飯桌麻將場,多的是你數不完的地。當濃重的煙味緊緊裹挾著頭發皮膚鼻腔衣物,流連忘返盤旋不散時,多少能讓唯物主義者體會到“厲鬼纏身“的味道。煙霧迷離間不由讓人開始思考,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究竟是長出鰓,還是成為頭部自帶過濾頭盔的“太空人”。
比起“室內吸”,“邊走邊吸”就靈活得多。無論大街小巷身在何方,當聞見路邊的第一縷煙味時,這份“熟悉”可以沖淡一切對陌生環境的距離感。當非吸煙者走在路上時,既要學會觀星測風,以防被煙味偷襲;又要練就閉氣無息,以正面抵御;還要能在煙民四面八方形成包夾之勢時身手敏捷,左右閃避,以神妙步法保身避敵。
評論區戲謔調笑的言語卻令每個人都感同身受。
前兩天,小李去茶水間熱飯,早就對茶水間煙味習以為常的他像往常一樣憋氣進入,只求以最快的時間完成設置。就在一切都很順利,準備出去等待的小李卻被抽煙同事順手關上的門引爆了無名怒火。
面對小李的質問,同事對此的解釋是,以防煙味外泄影響到辦公區域的非煙民同事,小李當然知道這個答案,但同為公共區域,你又憑什么可以默認茶水間里面的人就是可以被傷害的呢?小李抱怨完沒有繼續糾纏,因為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倘若你說這是不文明吸煙,同事或許感到委屈,“這是我唯一可以吸煙的地方,我也注意通風關門了”;但你說他是文明吸煙,使用茶水間的同事或許要給你一個白眼。
文明卻不完全文明,看起來更像是一場雙方的無奈。
煙民苦于沒有吸煙區亦久矣
近年來,“倡導文明吸煙、營造和諧環境”的呼聲高漲,吸煙室、吸煙區、吸煙點等基礎設施不斷建設完善。這個看似既能滿足煙民合理消費訴求,又能保護非吸煙群體的健康權益的辦法,在受到多數好評的同時,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室內公共場所控煙環境公益訴訟案依法作出一審判決,因在商場(公共場所)內設置吸煙室,經營某商場的三被告公司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服務功能損失費用共計140萬元。
究其原因,吸煙室固然可以讓難以克制的吸煙者在專門場所緩解壓力,但很難完全阻止“二手煙”滲透,并不能完全保護非吸煙者,加之隨著控煙力度加大,吸煙室、吸煙區等基礎設施數量急劇被壓縮。
那么問題來了,吸煙室作用有限,隨時隨地大小煙更是“大逆不道”,吸煙者究竟要如何自處?
隨意走進一家商場,不難發現樓道、公廁、車庫都逐漸成為吸煙者的“避風港”。與小李的同事相同,這些地方都是吸煙者為減小對他人影響,而選擇的下下之地。
轉過頭來重新審視吸煙室等設施,盡管作用有限,卻是目前“文明吸煙”可以看到的的唯一出路。控煙也好,文明吸煙也罷,我們深知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如果一直越過“蹴”的過程,我們或許永遠也無法抵達那個“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