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煙民抽煙行為一直倍受爭議,但也阻擋不了煙民對香煙的執著。其實吸煙對煙民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有著積極性一面,是一種自信表現。那么吸煙包含著哪些自信呢?
文化自信。
煙草業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逐步形成煙文化。在我國,許多地方對吸煙細節很有講究,充滿文化韻味,蘊含藝術特色。比如婚宴喜慶等紅喜事,散煙要成雙才吉利;給長者敬煙不僅要站立,而且要主動點火方顯尊敬;托人辦事煙酒是首選禮品;紅白喜事回禮時煙是必備之物。還有親朋相聚,好友論道,拜師學藝等等,煙都是少不了的。
說吸煙是文化自信,或許有人質疑在農村許多沒讀書的老農也吸煙,他們哪來的文化自信呢?這是對吸煙乃文化自信的曲解,這里所說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煙文化而非煙民自身文化。也就是說煙民是對煙草文化的自信,在吸煙過程中傳承煙文化,播灑煙文化,創新煙文化,因此吸煙文化自信與煙民自身接受的知識文化情況是兩碼事。一碼歸一碼,說吸煙是文化自信一點不為過!
能力自信。
大多數煙民性格開朗,能說會道,交際能力好,辦事能力強,并且經濟條件優越。煙民中不乏高官、企業家、明星以及社會各界精英人士等,他們之所以吸煙勿庸置疑是為彰顯能力。抽高檔煙,穿戴名牌,為的就是要體現自身優越性,體現自己能力和地位,讓人羨慕。這些人有的是錢,錢讓他們身價起來了,而他們吸煙目的就是要擴大社交群,以此來結識朋友,搞好人脈圈子資源。
當然煙民中也不乏普通者,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為支撐家庭,也會主動投身社會大潮之中,去努力掙錢養家。他們忙里偷閑吸吸煙,也就是為了放松心情,愉悅身心,快樂自我,養足精神更好的去賺錢。這類煙民其實也是有一定能力的,他們沒哀嘆命運之不公,沒抱怨家庭出身不好,而是在努力地改變自我,更好地適應社會,順應時代,促進發展。誠然有一些煙民經濟薄弱,如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企業失業者等,他們雖目前經濟能力弱,但不代表他們經濟能力永遠不行。他們至少能從煙中感受力量,感受美好,激勵著他們更加努力向前。
精神自信。
煙民的精神自信主要源于他們發自內心對煙草的執著與狂熱,這種精神非一般人能理解,也非一般人能堅持。有的煙民曾經放言“寧可幾日不食,但不可一時不煙”。可見對煙的執著,讓他們養成了一種信念,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比如有煙民聽到煙友說XX品牌不錯,即使那品牌再怎么緊俏,他們也會想方設法購買品嘗;如遇煙友遞煙,必以禮相待等等。這都足以說明煙民有一種精神自信,煙民吸煙并非自我麻痹、自我墮落,而是為了積極奮進,努力向上的精神支撐。大多數煙民有正義感,有愛心,在他們心中是非曲直明明白白,公平正義清清楚楚,吸煙并不糊涂,也不頹廢。
精神自信還可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那就是絕大多數吸煙者都是帶著目的去吸煙的,他們要么是想通過吸煙排解心中煩惱,緩解壓力,釋放心情,要么是想通過吸煙來結實朋友,擴展資源;要么是想通過吸煙活躍思維,提振信心,從而激勵自己奮發有為。而真正漫無目的吸煙,跟風效仿吸煙或者追求刺激吸煙的畢竟少之又少,這也就是煙民的一種精神、一種志趣、一種境界!
生活自信。
當前社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變局,各行各業面臨的壓力大,困難多,風險增強。同時近些年受持續經濟新常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壓力大,加大了居民生活壓力,消減了生活自信。部分意志消沉的人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感嘆命運不濟,生活不公,更有極端者對生活喪失興趣,喪失信心,以至于釀成悲劇。而煙民則因為有煙的陪伴,身心愉悅,逍遙快樂。他們有著知足心理,凡事想得開,看得輕,拿得起,放得下,對生活充滿信心,這是多么的重要!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如今不論誰說沒有壓力,那是不現實的。只不過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有的人善于從壓力側面看希望,而有人則直視壓力而心生恐懼。而大多數煙民卻能轉換角度看問題,不斷為自己化解郁悶、釋放壓力,這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吸煙,用煙來幫助他們轉移了壓力,使他們心境豁然開朗,從而總能看到生活積極、 正能量的一面,從而激發煙民斗志,并享受生活美好!
如此,說吸煙也是自信,還有人質疑、否認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