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許多煙民明知道吸煙有害,卻依然對煙情有獨鐘,愛好如故呢?香煙究竟為何有如此巨大吸引力和誘惑力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煙民吸煙,到底吸的是什么?
吸的是一種嗜好。大多數煙民對煙有著特殊的嗜好,他們吸煙沒有特別明確目的性,簡單說就是一種嗜好。長期以來,煙民在煙的“熏陶”下,對煙有著特殊感情,并逐步產生心理依賴和精神寄托。有了煙,就像加了油的發電機動力十足,精神振作;沒有煙就像霜打的茄子,癟癟的萎靡不振。生活中不少煙民愛煙如命,他們在工作勞累之際,在情感失意之時,在精神空閑寂寞之刻,都要煙來解圍。吸上一口煙,似乎輕松許多。
盡管有些煙民開始吸煙時,興趣不是很大。但在一些煙友的帶動和鼓動下,久而久之對煙產生嗜好。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一日不吃飯可以熬過,但一刻不吸煙則萬萬不可”。對煙有了超乎常規的情感。客觀說煙民對煙的嗜好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努力工作、拼命掙錢,不僅為了養家更是為了自己能有煙抽。雖說這種追求是以煙為動力,但也是可取的。煙民對煙一種嗜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以煙會友,廣結廣交,形成良好的朋友圈,產生豐富人脈資源。
吸的是一種意境。許多煙民吸煙主要還是享受那種說不出的美好意境。科學研究表明,煙草能刺激人的大腦神經中樞興奮,讓人出現短暫的“魔幻”般感受,這就是煙民所要想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感受卻難以用語言準確表達。這種意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讓他們短暫忘卻一切煩惱與憂愁,忘卻一切疲倦和無奈,這就是煙的魅力和神奇。
吸煙的意境是許多煙民的極致追求,他們冒著危害身心的風險吸煙,圖的就是快樂,圖的就是爽快和刺激。只有親身體會才會心動。有句俗話說的好“存在即合理”,既然有吸煙現象的存在,那就有它存在合理性。因此非煙民不論青紅皂白非議煙民、指責煙民吸煙行為都是不當的,也是不可取的。當然吸煙所體念的意境不是隨便能享受到的,需要用心用情去感受,去品味。一個急躁化、情緒化的人有時候難以達到那種境界,即使接連不斷吸煙也是也是沒有無法體念到的。
吸的是一種情誼。說吸煙是一種情誼,或許有的人不夠理解。其實生活中許多煙民性格開朗活潑,他們熱情豪放,耿直爽快,重情誼,煙友多,朋友眾。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正是因為香煙讓煙民擁有了眾多朋友。一般來說與煙民容易打交道,他們見到人第一件事就是主動散煙,這是他們的習慣動作,也是一種情誼所在,更是一種性情使然。當然如果接受了別人的煙,也會自然而然回敬煙。這也是重情誼、有禮儀的體現。
對于煙民吸煙,只要他們文明理性,非煙民應該尊重他們吸煙的自由和權力,不應去蠻橫干涉。當然煙民如果在吸煙中有不當行為,遭到他人勸阻和反對時,應該要理智冷靜,自覺接受勸告,主動熄滅或者換個地方去吸煙。這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和諧,有利于彼此安好。重情誼的煙民,文明會替代野蠻,理智會戰勝沖動!
吸的是一種精神。嚴格來說吸煙吸的也是一種執著精神。特別是當前隨處可見“吸煙有害健康”溫馨提示語和“禁止吸煙”的標牌,一些意志不堅定,易情緒化的人就會出現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想法。他們一方面戀戀不舍吸煙的舒爽,一方面又擔憂吸煙的危害。這種沒有執著堅持的人很容朝三暮四,重蹈“吸煙-戒煙-復吸”的覆轍。而那些意志堅定,信念不變的“煙民”,才會“風雨無阻”,始終對煙充滿著愛戀。“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橫刀向天笑”,愛吸就吸,想吸就吸,不畏外界一切干擾。正是在這種精神支配下,他們養成了頑強、堅毅的性格。面對困難不輕易低頭,面對挫折不輕易言棄。
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的逐漸推進,和諧社會的逐漸構建,很多煙民吸煙也非常的自律和自覺。他們懂得非煙民對煙味反感,對煙氣厭惡,因而吸煙是會主動避開非煙民。這應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使然,也是煙民素養提升的結果。當然煙民也應把自己對煙的愛好和執著精神,用到學習和工作之中,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勤勉工作,積極宣傳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旋律。
結語:總之吸煙看似普通平常的一件事情,其實細心挖掘分析,對煙民而言吸煙內涵豐富,意義不簡單,而并非一般人所言是追求刺激無聊行為。希望煙民和非煙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創社會和諧,共創生活美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