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害健康,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警語。中國是全世界吸煙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近60%的成年男性在吸煙。人際交往、財富地位彰顯、解壓解悶……盡管人人都知道吸煙不好,可就是戒不掉。
控制煙草生產和消費、保障公眾健康是全球性議題。隨著控煙的浪潮聲越來越大,以及控煙措施的越發嚴格,煙民似乎也飽受“歧視”,人人喊打。不得不說,控煙措施確實有成效。
據《新京報》報道,目前,北京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7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6.4%。自2015年北京實施室內公共場所禁煙以來,北京成人及青少年吸煙率分別降至19.9%和1.1%,首都各級黨政機關均達到北京市控煙示范單位標準。
9月28日,北京市衛健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主題媒體溝通會。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愛衛處(健促處)處長湯偉民介紹,2015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實施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全市積極推進無煙醫院、無煙學校、無煙機關等無煙環境建設。北京成人及青少年吸煙率分別降至19.9%和1.1%,世界衛生組織兩次授予北京市“世界無煙日獎”。全市1.4萬名控煙志愿者常年在重點公共場所開展控煙巡查和宣傳,首都各高校普遍建立相關志愿者隊伍。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于建平表示,北京市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從2014年的23.4%下降到2021年的19.9%,吸煙人數減少63萬。控煙示范單位2185家,無煙黨政機關1438家,建成率達100%。
北京成人及青少年吸煙率的下降顯示出控煙動作卓有成效,非常值得稱贊。但是另一方面,控煙政策不能從單一的道德指向出發,歧視煙民或者剝奪煙民的權利,需立足于主體間的關系,分析主體間可能發生沖突的利益訴求。
除了吸煙人數、青少年吸煙人數、二手煙暴露等總體指標外,還要摸清吸煙人群的分布,例如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煙民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吸煙,充分考慮到煙民習慣,每個煙民抽煙的目的不同,有人為了交際、有人為了緩解焦慮、有人抽煙提神;控煙政策對特定人群的影響,例如提高煙草稅收對低收入煙民的影響,控煙宣傳對民眾主動戒煙的影響等。
中國是世界范圍內吸煙人口最多的國家,近年來,中國的控煙浪潮聲也越來越大,控煙舉措也日趨嚴格,機場、火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相繼取消吸煙室,無煙城市陸續推進……,煙民的生存空間日益逼仄。
然而,如果我們再深入研究一下的話,會發現中國的吸煙人群達到3億,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極其龐大的數據,也蘊含著復雜的人群結構和心態。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抽的不是煙,而是焦慮。
根據中國煙草總公司對183個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67%的吸煙人口在農村,兩倍于城市;男性體力勞動者吸煙率最高,女性教師吸煙率最低;西部吸煙人口最少,東部吸煙檔次最高,中部吸煙人口最多;高收入與低收入吸煙比例最多,均屬高壓力階層;不僅是越窮越吸,更是越焦慮越吸。
吸煙有害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作為成年人合法的嗜好,沒有人有權利禁止,吸煙者也不應該受到歧視。伏爾泰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吸煙,但我捍衛你吸煙的權利。”
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是應該彼此接納,相融共生的。那么,在控煙的問題上,社會應該提倡的是文明吸煙、理性控煙、謹慎選擇、倡導戒煙。要提倡在公共場合、在老少婦孺多的地方不吸煙,控煙時照顧到各個群體的需求,提醒吸煙者選擇焦油含量更低的產品,同時提醒大家提早戒煙。報著寬容與勸誡的心態,更多地宣傳科學、健康的生活態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