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問了我一個靈魂問題:這兩年,除了核酸產業朝氣蓬勃外,還有什么行業是向上的?這時,恰好一個老大爺叼著一根煙從身邊路過。我隨口就說了句:煙草。為了防止打臉,我隨即用手機檢索了下,沒想到還真是!
在國家禁煙令日趨嚴格的情況下,我們的香煙銷量近幾年竟然逆勢產生了一波反彈。
一些煙草龍頭上市公司的營收,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政策控煙趨緊,吸煙有害健康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之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弄清楚香煙為什么銷量上漲,首先要搞清楚,香煙具備哪些功能。我不抽煙,對于煙草口味、成癮性沒有什么體會。但和香煙有關的故事,看過許多,也聽過許多。
中學時期,學校里的“扛把子”們常常會在下課后,躲在校園的僻靜處,三五成群,集體抽煙。或是模仿大人的模樣,或是 “緩解”學習、戀愛上的壓力。有經驗的,抽完后還會洗個手,嚼個口香糖防止被老師聞出煙味。大學時期,一些老教授一下課就去外面抽煙,有的甚至就在課堂和同學們協商:有點累了,讓我抽根煙緩解下吧。
考研時期,一些研友為了緩解學習壓力,也會通過抽煙的方式,提神醒腦。而在社交場合上,香煙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無論是親屬鄰居還是生意伙伴,一根香煙往往是打開話匣,尋求共鳴的重要手段。甚至有些文學藝術工作者,更是煙不離手。
拋開健康問題不談,香煙給我們最多的功能性印象,就是排遣焦慮,慰藉孤獨,啟發思路。
同時,我們也能從一個人抽什么牌子的煙中,大概能得出這個人的階層定位。比如,農民工朋友一般愛抽 8 元左右的“ 雙喜”。都市小白領或者渴望戒煙的朋友,一般愛抽相對健康的“細支煙”。新生代的00后,愛時髦的90后,對電子煙也是躍躍欲試。
中產階層一般就是 “玉溪”、“蘇煙”、“中華”。房地產老板或者“趙處長”們,一般愛抽“九五至尊”,“黃金葉”這種定價上限99的煙。而大數據顯示,銷量最好的,一般都是十幾塊錢左右的煙。比如“紅利群”,以及“紅南京”。這兩款煙一度在論壇里被稱為“屌絲之王”。
這兩款煙雖然在定價上屬于中低端,但品質上卻能媲美一些高端產品,在眾多煙民的口口相傳中,一直屬于高性價比產品。而且因為供不應求,成了江浙地區有名的“ 斷貨王”。
煙草雖不利于健康,但確確實實是社會的剛需,是中國稅收的重要來源。但究竟有多重要,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據調查,我國的吸煙人數高達3億以上,約占全國人口的30%。中國煙草的產量更是占到了世界煙卷產量的40%以上,力壓國外的四大家族(菲律賓國際、英美煙草、日本煙草以及帝國品牌)。龐大的人口基數產生了龐大的煙民,同時促進了中國煙草的蓬勃發展。據國家財政局顯示,中國煙草每年的納稅額占中國納稅總額的8%以上!上繳總額在2015年至2021年,每年達到了10000億以上!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作為對比,2021年華為納稅903億,阿里巴巴納稅507億,騰訊納稅198億。一個中國煙草,抵得上15個華為、26個阿里和68個騰訊。哪怕是四大行的利潤總額加起來,都抵不上一個中國煙草。
2021年,中國軍費約為1.35萬億。毫不夸張地講,中國煙民對國防事業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同時,煙草也養活了中國2000多萬煙草業從業者和1500多萬的農民。是帶動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香煙雖然暢銷,但是由于專賣制度在,一直都受到嚴格的管控。比如今年,國家就對電子煙實行了專賣制度,從10月1號開始,電子煙就只能在有煙草專營的店里買了。同時,很多水果味的煙也禁止再生產出售。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些年,電子煙的暢銷和煙民的范圍在擴大。
回到最早的問題:在政策控煙趨緊,吸煙有害健康的觀念流行之時,為什么香煙的銷量還上漲了?
其實,前面的鋪墊就是答案。
一:“香煙給我們最多的功能性印象,就是排遣焦慮,慰藉孤獨,啟發思路?!?/span>
二:“?煙草是中國稅收的重要來源?!?/span>
近三年來,因為病毒的影響,不少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和親友愛人團聚的機會。不少人都面臨著房貸壓力和投資失敗的窘境。這時候,一根香煙,往往就是他們“排遣焦慮,慰藉孤獨,啟發思路”的重要途徑。
債主和小姨子跑路了,抽根煙吧。
股票一天虧了好幾萬,剛買新房售樓處就降價了,抽根煙吧。
突然被降薪、“畢業”了,抽根煙吧。
壓力很大,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其次,這幾年公共衛生事業的預算激增,但國家在稅收上也要紓困一些中小企業,減免他們的稅收。
那么錢從哪里來?可能就要稍微增加一下煙草的產量了。中國煙草一直以來都是供不應求,只要煙民需要,只要國家想賣。今年紅南京和紅利群都漲價了,早年原來一個是11,一個13。現在一個14,一個16,買的人依然是趨之若鶩。
不過話說回來,吸煙總是有害健康的。我們見過太多通過香煙釋放自己的人,但從未見過因為香煙而改變生活的人(可能只會讓身體更糟糕)。
也許,撫平我們傷痕的,不是香煙,而是時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