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煙霧自帶的朦朧buff,又或是人在抽煙時總是顯得心不在焉,抽煙便不知從何時起與“解憂”“消愁”等詞匯聯系在一起做了“捆版CP”,盡管大家明白這兩者關系的成立缺少必要條件,卻依舊在有意無意間如此認為著。?
針對這個現象,我們和身邊幾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吸煙習慣也不盡相同的煙民聊了聊,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吸煙”與“消愁”之間的關系的。他們之中有煙齡二十多年的老資格,也有偶爾才會來一支的“逢事”淺吸者,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赫赫:27歲,某中廠程序員,煙齡4年
我基本就是工作的時候才會抽煙,一個是思考的時候太苦惱了,我們這行經常調侃說“一杯茶一根煙,一個bug改一天”嘛,頂不住的時候就抽一支用來排解,再一個就是熬夜或者電腦前坐累了,出去抽根煙活動一下提個神。但我自認為是沒有煙癮的,包括周圍的一些同事感覺也沒有依賴,抽煙純粹是因為它能讓人迅速放空,其他的方式難以在辦公場所實現,如果能找到其它任何可替代的活動,都可以不抽煙。
至于“消愁”的話,我覺得是無稽之談,如果只用兩分鐘時間和兩塊多錢就能輕松消解的情緒也能稱之為“愁”的話未免太可笑了。頂多是一種忙碌中的消遣吧,能給你幾分鐘喘息時間,但是真正讓人感到心情舒緩的應該是煙霧吞吐間的深呼吸和吸煙區吹來的風吧,只是純吹風深呼吸有些太“干”了。
李凌:22歲,在校大學生,煙齡2年
我覺得能“消愁”。主要是你煩的時候抽煙煙“消愁”,煩的時候喝酒酒“消愁”,煩的時候玩游戲,那游戲就能“消愁”,完全在于你難受的時候選擇做什么吧。這個太有個人傾向性太唯心了,起不起作用完全看你自己,好比一個不想通過抽煙“消愁”的人,吸了一口煙,只感覺到嗆,不想通過喝酒打游戲“消愁”的人只能感受到苦和無聊,那對能接受煙的、遇事就想抽煙的人來說就是有作用的,煩的抽煙煙“消愁”,煩的時候喝酒酒,抽抽煙,喝喝酒。
志飛:55歲,公司中層,煙齡31年
我煙癮應該算大,至少身邊沒人比我抽得兇,一天一包,抽煙的次數基本形成了習慣,早上起來首先要抽一根,吃完飯得抽一根,上廁所、開會后、上樓前都是固定吸煙時間,身邊必須得隨身帶著,不然難免心煩氣躁。
關于“抽煙消愁”這個事我是這么認為的,想要真正把“愁”消掉就得解決造成這個“愁”的問題,那煙是肯定做不到,它再“賽神仙”也不是真的神仙,你抽多少煙那個事兒也還是那么個事兒。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能給你一個再出發的緩沖時間,抽完這根煙你就要上了,真正去從根源上解決一些事情,算得上是一種間接“消愁”吧,一種熱身運動或是一個沖刺信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