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億元,影片的情節內核、視覺特效、影視產業發展都得到觀眾的熱議,甚至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也圍繞國防建設、科技進步等方面對影片進行報道,隨著影視IP的持續大熱,流浪地球的周邊產品也異常火爆,據有關信息顯示,當前流浪地球的周邊產品已經破億,后續還有持續增長的可能。
《流浪地球》周邊產品的熱銷為“煙草”周邊能帶來什么啟示呢?“煙草”到底有沒有周邊?“煙草”周邊能不能做?筆者認為“煙草”不僅有周邊,而且“煙草”周邊無論對工業還是商業都大有可為。古田(紅軍灰)規格上市期間,福建中煙特別制作了一批“小紅軍人物玩偶”擺件,在零售終端柜臺加以展示,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再比如,“雙喜”品牌旗下的公眾號“今朝有喜”將其本身定位于創意市集店,個個文創產品都很有創造力。但“煙草”周邊的發展也存在一些限制,這也繼承了行業促銷品多年過往的痕跡。
一是等價化。有個段子,非真實事件,僅博一笑。今年,某品牌食用油銷量大幅下滑,分析的原因是某品牌卷煙銷量顯著減少。因為食用油易攜帶、易儲存、消耗快、貨值中等,是市場較受歡迎的促銷品。最初吸引消費者興趣并鼓勵購買的促銷品,最終淪為可以輕松提取的實物贈品,然后演變為零售終端轉移庫存的工具而被等價化。
二是符號化。除了曾長期站在煙草促銷產品榜首的食用油,包括但不限于:T恤、面巾紙、雨傘、毛巾,甚至更加直接點的打火機、煙灰缸,所有品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與煙草的親和力,因此基本轉化為促銷品,但促銷品的范圍和內容也就僅限于此。如果去掉標識,不同品牌促銷品的劃分可以是顏色、形狀、包裝等細節,以及顯得更加大手筆的促銷活動,徹底符號化而別無新意。
三是禮品化。顧名思義,促銷品的目的和意義就是促進和轉化銷售。然而,由于促銷品在擺放和設計上的先天不足,促銷品的功能和作用僅限于即時的銷售行為,促銷品的使命止于買多送多的過程。達不到吸引、改造無品牌的消費群體,傳播品牌形象作用也不突出,展示產品賣點就更加乏善可陳。促銷品的禮品化,不僅空間狹窄,而且最終結果也并不理想。
這些情況的持續,導致行業的營銷空間越來越緊,不斷被逼到墻角。一方面,營銷支出的收緊,使得工商業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稀缺,單純的促銷產品勢必面臨持續收緊的局面,促銷產品的邊際遞減效應非常明顯。如果沒有“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增速合理、貴在持續”方針,可以斷定促銷品的投入對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是成比例的。
面對市場容量上限的約束,產業發展急需新的增長點,達到類似《流浪地球2》周邊的收益效果,筆者認為“煙草”周邊應該這樣做,脫離與促銷品的本質區別,因為關鍵前提是煙草作為周邊產品的目的不是為了立即刺激銷售,而是為煙草開辟新的渠道和空間。
一是形象化。就是將品牌形象化,絕大部分煙草消費者都可以在沒有特別提醒的情況下認出“萬寶路”,是因為歷年來“萬寶路”的周邊產品的作用發揮,做好周邊產品需要將品牌與周邊產品形象化。
二是可視化。周邊產品的設計開發要讓消費者將無文字標識的產品,第一時間聯系到品牌,以可視化強調品牌認知,讓消費者在不出現品牌徽標和特定產品的情況下快速識別品牌。
三是多樣性。煙草做周邊沒有定式,但可以通過影視產業的周邊尋找現成借鑒,合規的同時打破邊界限制。比如QQ、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表情包,就能很自然的姿態融入到受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持續提高專業程度和整體質素,進步空間就一直存在。
總之,跳脫既有范圍、慣性思維去考慮,多一些用戶視角,盡量抓住消費者的內心需求,以用戶視角做周邊,除了品牌調性的配合之外,完全可以做更多嘗試,比如,嘗試與緩解壓力、調減焦慮、激發靈感、潤滑社交的事物和場景聯系到一起,做有目標有方向有效果的切入和滲透,就一定能找到最適當的路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