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100個“示范性室外吸煙點”在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金茂大廈、“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等滬上地標投入使用,受到市民的廣泛贊同和踐行。以后,煙民在室外總算有合規的地方吸煙了!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努力控煙,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控煙取得了不錯成效。如今,室內禁煙逐漸成為公眾共識和自覺遵守的行為習慣,各種公共場所不文明吸煙現象也得到一定的揭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對于上海這座在踐行控煙總是先行且嚴厲的城市,為何會在控煙政策越來越趨緊的大環境下規劃室外吸煙點呢?并且,這種室外吸煙點、吸煙區近年來各大城市都嘗試建設和推行,但不少地方因吸煙區被民眾質疑,廣受詬病成敏感話題,導致很多吸煙區吸煙點被拆除。在此情形下,上海為什么會如此密集甚至在各種地標處推行室外吸煙點呢?
其實,這正是上海推進控煙的“先行先試”。上海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控煙工作甚至是最嚴的城市之一,雖然控煙卓有成效,但室外空間仍是二手煙暴露的重點場所,邊走動邊吸煙的現象也非常多,因此不少人對經常在室外遭受“游煙”侵襲倍感困擾。
“還沒看見是誰在抽煙,煙味就已撲面而來!”
“一邊走路一邊迎風抽煙,煙和灰都吹后面人臉上,躲都躲不開!”
“等個紅燈都要被動吸兩口~”
對于這種室外的“游煙”現象,不少人提起來就深惡痛絕。雖然在控煙和對待吸煙越來越理性化的今天,非煙民能理解煙民吸煙的個人愛好和權利,煙民也深知煙草危害及帶給他人的不良影響,控煙工作也意識到疏堵結合、循序漸進的重要性,因此,在市民的中肯建議和政策的綜合考量后,便有了上海這上百個“示范性室外吸煙點”,旨在“疏堵結合”規范戶外吸煙行為。
這種室外吸煙點,每個都設有黃色標識,并配備了煙灰缸,有些吸煙點還人性化的配備了遮陽遮雨傘,并且有專人負責日常的清潔、維護和管理。吸煙點的設置,不僅方便了曾經無處吸煙的吸煙者,更是在無形中規范了吸煙者的行為,促進煙民逐步養成在吸煙點或遠離人群處吸煙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有效保護了非煙民免受二手煙的危害。
一個個吸煙點,不僅解決了煙民吸煙問題,也有效控制了非煙民“不吸游煙”的訴求。若循序漸進、形成共識并逐步規范之下,煙民不用再做他人眼中討人嫌的“行走污染源”,非煙民也不用因為吸了“游煙”而煩躁一整天。
室外吸煙點作為示范,將帶動上海其他場所單位甚至是各大城市規范設置室外吸煙點,解決室外二手煙問題。同時,在室外吸煙點不斷推進建設和規范過程中,將在吸煙點提供戒煙服務信息,鼓勵和幫助煙民盡早戒煙。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共贏”的舉措,理應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
對于煙民朋友來說,在控煙越來越理性化人性化,社會越來越體諒煙民權益的當下,更應該好好遵守各項規定,珍惜來自各方的善意和理解。煙癮再大要屏牢,吸煙要到指定吸煙點或遠離人群,自覺自控,互相督促,努力做文明煙民形象的第一代言人。
控煙宣傳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開展控煙工作更需要全社會共建共享。上海“示范性室外吸煙點”的建設無不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控制室外二手煙起了良好的開端,我們為之點贊!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城市投入和推行規范建設更多的室外吸煙點,以促進控煙工作的正向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