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地分三秦,分別是關中、陜南和陜北。因為民俗民風不同,尤其是關中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諺語中,許多都可以和煙草、吸煙這件事直接間接相關聯的。聽起來、看起來,很是耐人尋味。
出門問路一根煙,入鄉隨俗說好話。過去,沒有導航和網絡,人們出門找方向問路就是一門技術活。出門在外的人們,在出門之前,除了錢和糧票布票、介紹信,都會拿著一包煙,遇到不知道的路,就趕緊掏出來給路人和鄉親們,這樣好開口、好問話,這根煙比一大堆好話都要起作用。煙香暖人心,一根煙就能找到好出路。
一彎一曲一事理,一鄉一俗不同煙。世上的事情,都會有各自不同的呈現狀態。一彎一曲、一鄉一俗,都會因為不同的風俗習慣帶來很不同的理解和表現形式。但再怎么不同,這根煙卻是實實在在的,一般人見了煙都會給別人一張笑臉、一聲問候,這背后的潛臺詞就是,你好我也好,我們都會碰見困難,幫你就是在幫自己。這根煙的作用,實在是很大的。
出門爬坡靠步行,活在人群好煙香。活在人群中,我們弓著身子一步步前行,就如我們給別人拿出一根好煙能頂千言萬語一樣。辛苦自是不必說的,人群中的每個人,都會給別人的好心好意、好言好語和這一根煙的熱情,會換了臉色,露出真實容顏。誰不希望別人尊敬我,而我也會在尊敬聲中給別人一點幫助。這是相互的,我們執念的就是這樣溫暖自己的真實舉動。一根好煙,就能解決許多的問題,盡在不言中了。
家有三聲,日子興隆。能吸好煙,家業興盛。過去的年代,判斷一個家庭日子的好與壞,聽聲音就基本可以判斷出這個家庭的狀況是好是壞。三聲就是指讀書聲、小兒哭聲、織布機聲。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判斷一個家庭日子好與不好,還能從主人的香煙包里,判斷出來。好煙,就是好日子的代表。要不然,硬撐著日子都過不下去,還說什么好煙來湊呢。這是絕對相關的。這樣一來,好人家用好煙,這就是常理了。
莊稼戶四件寶,雞飛、豬咬、吸煙、不怕娃娃吵。一個莊稼戶人家,養了雞豬和小狗,娃娃哭的聲音此起彼伏,主人還在悠閑的吸著煙,這樣的莊稼戶人家,這日子過的應該是不錯的。何況,基本的生存面上,他還吸著好煙,這一抹煙香,就是他滋潤日子的無聲代言。面對著這樣的好事情,他的日子就是拽呼呼的,我們看著都羨慕。
關中男人有三愛,燃面、攪團、吸紙煙。每一個地區的人們,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和表現。陜西關中男人吃飯飲食和日常消費中,這三樣東西就是他們的最愛。吃的東西,支撐自己前行,而吸紙煙的愛好,就是體現他的富足和滿足。要不然,他為了生存而奔波西東,還在暗黑之中尋找活路,就更別說什么想要抽好紙煙這件事情了。滿足了基本生存的男人,喜好的竟然是這一根煙的情和意。滿心眼的喜歡,躍然紙上了。
岐山鍋盔岐山面,岐山漢子愛吸煙。岐山是陜西西部寶雞地區的一個縣級行政區,這里的人們喜歡吃鍋盔和清湯臊子面。這里的男人們,除了鍋盔和面食,還喜歡抽煙。看來,在這片已經是富足生活的土地上,除了生養自己,還能有些許有煙抽的自由自在了。過去的年代已經走遠了,現在的人們依然是這樣的。他們喜歡本地的美食,也喜歡在這樣的美食陪伴下,美美的來一根煙慰勞自己、慰藉心靈。這份喜歡,就是每天離不開的陪伴了。
養兒防老,養女解愁。兒女孝敬,好煙暖心。在關中地區,人們普遍的觀念里,就是這樣的表達。如果兒女們孝心,那就是給老父親過節日的時候買條煙,這樣的日子里,老人應該是最高興的。他會因為兒女滿堂、有自己喜歡的好煙,在其樂融融的晚年更覺得靠譜和幸福。這樣的場景和感覺,別人看著都是幸福感滿滿的。
好兒不用夸,給大上好煙。陜西關中地區過去把父親叫做大(音da),就是父親的意思。在這里,代表孝心和好兒子的標準里,一定會有這樣一條,那就是給大給父親買了好煙,一定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子。與之相反的,則是缺少了這樣的舉動,就談不上是一個好兒子好女婿的了。這標準衡量起來,直接、簡單,還無中間環節,很實用。
進了落星灣,先吃柿子后吃煙。落星灣是一個地方,這里盛產柿子和煙葉,當地人多用來招待客人。到了這里的客人們,只要來到此地,就會先吃這里的特產,柿子和煙草制品。這是必備的兩樣東西了。家家戶戶如此,就是這樣簡單質樸和情意滿滿。貴客臨門,吃柿子和吸煙,有形無形的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無需多言,直接上柿子和煙,這就是滿滿的情意表達。
親戚來了點上煙,再做荷包雞蛋臊子面。陜西關中地區物產豐富,這里的人們招待人的習俗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息息相關。不管是哪里的親戚朋友,來了就先敬上煙、點上煙,噓寒問暖一番,再去廚房好好置辦一桌飯。這桌飯少不了荷包雞蛋和臊子面,因為這就是這里待客的標配,顯得富有人情味和視為貴賓的感受。
有錢沒錢不用看,煙香就是不一般。過去,我們判斷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和日子豐足程度,無外乎就是從外到里。而更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看他吸的煙嗆不嗆人。好煙,煙香綿軟,味道纏綿,不會嗆人。一般的煙,就會產生嗆人的味道,刺激人的感官,一看一聞就知道是爛煙,也知道這個家庭是個一般家庭了。這方式,應該是屢試不爽和行之有效的。
長子不離老莊,次子不離馬房,老爹不離煙鍋子。以前,關中地區人們祈求多子多福。在兒子們長大的時候,就需要老掌柜為兒子們分家另過做準備,這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景象,長子跟隨老父親老母親,支撐起這個大家。二兒子就會搬出去另過,而對于老人來說,這時候難受歸難受,他總是在一根煙一根煙、一鍋煙一鍋煙的迷情之中慢慢恢復情緒。不舍,手心手背都是肉,樹大分茬,卻又不得不分開。這情緒,剛好可以用吸煙來遮掩一下了。
二月小蒜,香死老漢。給支好煙,麻翻老板。在以前,人們喜歡吃田野里的野味。小蒜,就是春節剛過的應季鮮菜,這時候配著飯一起吃,就是最好最實在的好味道。要是好家庭,再給老爺子一根煙,那就是一等一的好事情了,估計這會兒,再也找不出這樣的好事情了。起碼,在老人的世界里,這小蒜和香煙,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再無其他了。
沒有啥事是一碗臊子面解決不了的,不行就來第二碗。也沒有啥事是一根煙解決不了的,不行就來第二根。陜西人尤其是關中人,歷來有生冷硬倔蹭的傳統。這里的人們,話少人狠就像是一個社會人一樣。人們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簡單直接,一碗好飯特別是一碗臊子面,端起來吃完,這氣就消解了很多。如果不行,就再來吃第二碗。與此類似,現在的人們也是這樣子的,有什么事情就拿出好煙來相互打趣,如果不行,就抽第二根,循環往復。
十里不同鄉俗。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必須尊重。陜西關中地區,自古以來民風剽悍、鄉情淳樸,這也為這里的人們提供了滿滿的正能量的荷載和動力之源。至于好與不好、對與不對,我們看看知其一二,就會看出許多的門道和因果關系。
放在現代社會,這樣的煙俗習慣和風土人情,不一定會合拍。不過,在過去的年代里,這些基本的風俗民諺還是很有作用的。要不然,也不會這么流傳至今而不散,正如眼前這一根煙的裊裊煙香,正在和我們一樣日升日落,在生活中浸潤和挺拔、從容呢。
敢問,你家鄉還有那些民俗諺語和煙草相關呢。不妨說出來,大家鑒賞鑒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